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17—20题。(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⑤者。竹心空,空似体⑥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⑦者。竹节贞⑧,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⑤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⑥体:体悟。⑦虚受:虚心接受。⑧贞:坚贞。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⑴亵: ⑵濯:

18.解释下列语句。(4分)

⑴濯清涟而不妖。

⑵竹似贤,何哉?

19.【甲】文从莲的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2分)

20.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2分)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17.(2分)⑴亲近而不庄重    ⑵洗涤

18. (4分)⑴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娇媚。⑵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什么原因呢?)(每小题各2分)

19.(4分)【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    【乙】心空  (每空0.5分)

20. (2分)托物言志(象征)    议论     (每空1分)

【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⑵名之者谁?( )

⑶行者休于树( ) ⑷觥筹交错( )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

⑵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11.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3分)

7.[7b05502747e3498b.jpg]

8.[907d04de52d780e7.jpg]

9.[88c834ea1f2221c7.jpg]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c7bb9a98ddb9527e.jpg]

[b23e69c1a1c8e1b8.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17.填空。(5分)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3分)

(2)甲乙两文都没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2分)

18.从驴和猫的身上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a11033541f3545db.jpg]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之者谁(命名)  B.醉翁之不在酒(情趣)

C.野发而幽香(香气)  D.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靠近)

9.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B.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

C.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D.觥筹交错(大家交换着酒杯喝酒)

10.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来表达对遭到贬谪的不满,抒发消极的情绪。

C.文章第三段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

D.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正是为了写“醉”。

 8 C  9 D  10 A

满井游记(节选)

【明】袁宏道

廿二日天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风,麦田浅鬣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廿二日天 ⑵柔梢

⑶麦田浅鬣寸许 ▲ ⑷呷浪之鳞 ▲

16. 与“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C.于是鸱得腐鼠(《庄子·惠子相梁》)D.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8.“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3分)

15.(1)略微(稍微) (2)开,分散  (3)上下(左右、光景) (4)代鱼(鱼)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16.C (例句和C选项中的“于”字都是“在”的意思)   

评分标准: 3分。

17.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

18.①指满井和“我”住处的空间距离相近;②指“我”对满井自然山水的喜爱和亲近;③指满井山水具有和“我”相近的性情品格,人和山水就像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好朋友。

评分标准:共3分。仅写出第一点得1分,仅写出第二点得2分。能写出第三点,即可满分。

文言文阅读(11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或长烟空。 不敢出言以复。

B.国怀乡。 委而之。

C.异二者之为。 一食尽粟一石。

D.先天下之忧忧。 积于今六十岁矣,乡邻之生日蹙。

11.翻译句子(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1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部分。(3分)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3.文中的“迁客骚人”之所以“览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 。(2分)

14.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B1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对它的描述很详尽了。12.示例: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13.以物喜,以己悲14.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15.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 ) (2)潭中鱼百许头( ) (3)以其境过(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全石为底 卷石底

B. 乃记之去 广起,夺杀尉

C. 俶远逝 来二十有一年矣

D. 心乐怅恨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8. 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选文简析作者前后心情有何不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15.(1)凉  (2)大约  (3)凄清

16.B

17.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8.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 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不矛盾。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2-5题。(18分)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陶后有闻

(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3)管夷吾举于

(4)入则无法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根据提示写出选段中的原句。(4分)

(1)【甲】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2)【乙】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5、两文都涉及环境,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答: (4分)

2、(4分,每小题1分)(1)少  (2)亲近而不庄重

(3)狱官       (4)同“弼[65b6bc5573d67b90.gif]”,辅佐

3、(6分,每小题3分)

(1)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独、染、濯、妖” 翻译正确各0.5分,句意正确1分)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困”、“衡”、“虑”、“作”翻译正确各0.5分,句意正确1分)

4、(4分)(1)莲,花之君子者也。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甲文写莲花的生长环境突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 从而表明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在艰苦环境中成就事业的事例,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4分)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略无处( ) (2)夏水陵( )

(3)不以也( ) (4)属凄异 (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2.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4分)

广告语:

9.(1)“阙”通“缺”,空缺;(2)襄:漫上;(3)疾:快;(4)引,延长。

10.(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1.A

12.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

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

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

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9. 解释加点词(3分)

或异二者之为 吴玠素服飞 玠益敬服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1. 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

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3分)

9.平素   更加。10.文臣不贪爱钱财,武将不怕死,那样天下就太平了.

11.共同点:忧国忧民,先忧后乐。乙文所写关于天下太平的看法是甲文所未论及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