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塞翁失马》选自 ,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 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5.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1《淮南子》 刘安
2.(1)亡:逃跑 (2)吊:安慰 (3)引:拉(开) (4)十九:十分之九21.(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
(2)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①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
②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
5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2分)
4.《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1. ⑴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⑵同“返”(返回) (2分)
2.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⑵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4分)
3.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分)
4.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参考译文】我听说以前有个国君,想用一千两黄金求购一世千里马,三年过去了还没得到。有位宫人对他说:“请让我去替您找吧。”于是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得到了一匹千里马,马已经死了,那人用五百两黄金买了马的头,拿回来给国君,国君很生气,说:“我所想找的,是活的马,怎么会是死马呢?还花了五百两黄金!”那人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了五百两来买,更何况活马?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真的想买马,一定会来献马的!”果然,不出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二)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躲避B.、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从前
C.、乞人不屑也 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D.、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自己的修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用原文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什么?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又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在阐明本文的观点时,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3.道义;丧失道义。
4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蝙 蝠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之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1. 文中加点的“责”字的意思为 ( ) (3分)
A.责难 B.责骂 C.责问 D.斥责
2. 文中加点的“何以”的意思为 ( ) (3分)
A.什么 B.为什么 C.哪里 D.怎样
3. “汝”是人称代词,可以指:A.单数,译为“你”“你的”;B.复数,译为“你们”“你们的”。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汝”的用法。(5分)
(1)贺汝何用?(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
4. 蝙蝠不给凤凰祝寿的理由是什么?不给麒麟祝寿的原因又是什么?(5分)
5. 生活中也有这类蝙蝠式的人物,他们变幻脸谱,跳来跳去,其目的就是为了 。(2分)
1.C 2.B 3. (1) A (2) B
4.凤凰有足,属于兽;麒麟有翼,属于禽。
5.投机取巧(或:想钻空子,占便宜)
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虽有嘉肴 ( ) ②教然后知困( )
③然后能自强也( ) ④教学相长 ( )
2.把下列句中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但它们也有不同,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不同点,并说说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
1.(4分)
①(即使 ) ②(不通,理解不了)
③(勉励 ) ④(促进,增长 )
2.(4分)
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②“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 (3分)
不同点:“教学相长”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学学半”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
关系:“教学相长”是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对观点进一步加强论证。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两个选段,完成第10-12题。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二)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2)山间之四时也 时:
(3)横无际涯 涯:
(4)前人之述备矣 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佳木秀而繁阴 翻译: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
3、请分别从选文(一)、(二)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4分)
1.(1)消散 (2)季节(3)边际(4)详备、详尽 (共4分,每空1分)
2.(1)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3.(4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而乐亦无穷也(1分)
不同点:①﹝甲﹞写水景,﹝乙﹞写山景 ②﹝甲﹞写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
游东坡 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__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14.(4) (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
15.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 (3分)B
17.(4分)(1)雪堂(2)仰慕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8~12题。(16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杂然而前陈者( ) ②弈者胜( )
③游人去而禽鸟乐( ) 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 至 于负 者 歌 于 途 ② 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 乐
11.原文填空。(2分)
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 。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
12.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4分)
8.(4分)①摆开(摆放) ②下棋 ③离开 ④以……为乐
9.(4分)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 秀”:茂盛、繁茂 译对1分)
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 丝竹”:音乐 译对1分)
10.(2分)①至 于 /负 者 歌 于 途 ②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乐
11.(2分)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 ②醉能同其乐(1分)
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②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③行,兽见之④皆走。虎不知兽圊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用一个成语给这则文言文加个题目_________(2分)
2.对“之”字的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是代词,其余为助词B.均为代词
C.②助词,其余为代词D.均为助词
3.为什么百兽见狐皆走也?(2分)
4.翻译(6分)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5.读了这则文言故事,你有何感想?(3分)
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15题。(共13分)
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共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
A.略无阙处 ( )B.夏水襄陵 ( )
C.沿溯阻绝( )D.晴初霜旦 ( )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春冬之时/而忘操之 B.不以疾也/徐喷以烟
C.其间千二百里/其虫旧曾有之D.故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翻译下列句子。(1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2分)
答:
12、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8、A “阙”同“缺”,空缺B漫上C逆流而上D早晨(2分)
9、C(2分)
10、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的确有很多趣味。(1分)
11、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2分)
12、承水势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