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板》片断,完成1—4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盖(2)靠近(3)完成(4)另外

2、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

3、(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4、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往来无白丁( ) ②无丝竹之乱耳(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3.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

答:

1.答案示例:①平民②音乐

2.答案示例: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帘里。

3.答案:何陋之有?

【乙】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释】①永之氓:永州的百姓。氓,泛指百姓。②绝:横渡。③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泛指长度短。④何以货为:还要钱干什么呢?货:钱财。何……为,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⑤得不有:能不有。

1.下列成语中的“济”与“已济者立岸上”中的“济”含义相同的是( )

A.济世安民 B.无济于事 C.刚柔并济 D.同舟共济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译文:

3.请联系当今某些社会现象,谈谈这则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1.D

2.你是最擅长游泳的,现在为什么(怎么)落后了呢?

3.提示:当今社会,这种被钱财所累而“溺死”的人也很多。从普通百姓到要职高官,有些人只一味追求金钱,误国误民,最终害己。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去国怀乡/西蜀之去南海 B.不以物喜/以其境过清

C.而或长烟一空/一鼓作气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辍耕之垄上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3.“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答:

1.B

2.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日:“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日:“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日:“几何数?”日:“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日:“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吱。客多负,私快快日:“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日:“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Mi,同辈,同类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6: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以善酿致富。 以: (2))或遣童婢沽…… 遣:

(3)甲逾期不肯偿,将讼。逾:____ (4)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趋: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译文:

(2)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译文:

(3)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1

译文:

3.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答:

1.【答案】 (1)凭借,依靠。 (2)派遣,打发。 (3)超过。(4)快步走。

2.【答案】 (1)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 (2)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 (3)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3.【答案】 (l)诚信经营。例如,儿童或女人来买酒,一定要问买酒给谁喝。(2)乐于助人。例如, 为别人还债。(3)善解人意。例如,担心客人不能尽情吃喝,采用了与客同博赢钱买酒 肉的方式待客。(4)智慧理家。例如,无事在家与三子终日博,保护自己的家产。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译文: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1.答案:D

2.答案:①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3.答案: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空。 不敢出一言以复。 B.去国怀乡。 委而去之。

C.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 D.先天下之忧而忧。 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2.翻译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译句: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部分。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文中的“迁客骚人”之所以“览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

5.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B

2.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对它的描述很详尽了。

3.示例: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

4.参考答案:以物喜,以己悲

5.B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 )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译句: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

1.答案:①使……痛苦;② 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4.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1.上文作者是 代的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一首咏月词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验之信然。 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B.虽画师且不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乃知观物不审者。 乃不知有汉。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

1.宋 《水调歌头·中秋》

2.C

3.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 止: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3)一狼洞其中 洞:

(4)屠自后断其股 股:

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3.理解填空。

(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 ——御狼—— ”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

4.从屠户与狼的关键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答:

1.(1)通“只”(或:只;仅)(2)旧(或:原来)(3)打洞 (4)大腿(意思对好可)

2.(1)一只狠径直走开,另一只狠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才明白前面的狠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__敌方的。

3.(1)惧狼杀狼(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示例:像狼一样的愚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