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②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③腰白玉之环 腰: ④右备容臭 容臭:
2.与“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
4.简述选文是从哪三方面来写作者成年以后求学艰难的。
答 ①
②
③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1.①患:担心,忧虑 ②汤:热水 ⑧腰:挂在腰间 ④容臭:香袋
2. B
3.①我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请教。(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译错酌情扣分)
4.①叩问之难;②求师旅途之艰;⑧生活之苦
5. D
阅读《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风烟俱净( ) ②从流飘荡( )
③鸢飞戾天者( ) ④猛浪若奔( )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山“奇” 、
水“异”__________、
5.分别写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
听觉方面:
6.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出作者生活毫无目标的状态。
1. ①消散、散净;②随着、顺着(跟随);③至;④飞奔(的马)
2. C
3.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4.高、险(峻);清、急
5. 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 D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万历末,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④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守:镇守,做……知州。颍州,在今安徽阜阳一带。②一过:一遍。
③囊琴:用袋子装着琴。④直:同“值”,价钱。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矫首画指( ) (2) 若议其善否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矫:举;若:好像。
2.于是请(他)让我看看(琴),听他弹奏,心里又很高兴。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面加点字。
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
宁信度( ) 反归取之( )
2.翻译下面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是:
1、略
2(1)为什么自己用脚来试呢?
(2)原意是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把文中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两股战战
③几欲先走 ④曳屋许许声
3、下列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几欲先走 B.稍稍正坐
C.虽人有百手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5、文中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中的“变色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其作用是什么?
1.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①说出 ②大腿 ③几乎 ④拉
3.D
4.略
5. “变色离席”是写神态的,“几欲先走”是写心理的,这两句话是说听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和神态,因此不矛盾。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口技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习题。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 铛(chēng):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即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_________________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⑴吃 ⑵出征
2.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3.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会宾客大宴 (会: ) ②众妙毕备 (毕: )
③宾客意少舒 (舒: )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
1、①适逢、正赶上②全、都③伸展、松弛④说出
2、.①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以为妙极了。②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哆嗦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3突出了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1(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2、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1分)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写出空格处的语句。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施八尺屏障( ) (2)众妙毕备( )
(3)会宾客大宴( ) (4)众宾团坐( )
(5)妇抚儿乳( ) (6)宾客意少舒 ( )
(7) 不能名其一处也( ) (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9)曳屋许许声( ) (10)既而儿醒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翻译:
。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
。
4联系全文,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5、“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
1写出空格处的语句。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设置 )
(2) 全 )
(3) 正赶上 )
(4) 围绕 )
(5)( 喂奶 )
(6) 伸展,松弛 )
(7)( 说出 )
( 8)其中夹杂 )
(10)
(11) 拉 )
(12) 不久,紧接着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翻译: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② 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的,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打哆嗦,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逃跑了。
4 统领全文,全文处处表现表演者的口技之善
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人家四口人的 梦中惊醒 、渐入梦乡、失火救火 的 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具体从三个方面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
5、 突出了道具的简单,侧面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7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合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1.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 C
3. B
4.
(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4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方法只回答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4分)
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7.答题要求:
倡导正确的生死观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答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题示例:
(1)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__,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
(2)生命只有一次。面对__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①鲁迅先生,用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
②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义举。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