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 )(2)以其境过( )(3)不可久(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1)可:大约(表示估计数)(2)清:凄清、冷清(3)居:留、停留】

2(1)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关注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关注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C

阅读《岳阳楼记》一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去( )怀乡 ②春和( )明

( )暮冥冥 ④( )予作文以记之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 。(用原文回答)

4.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5.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1、①国都    ②日光     ③迫近      ④通“嘱”嘱托、嘱咐

2、①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共事)呢?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4、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5、示例: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或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或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世人景仰和学习。)(意思对即可)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制( ) (2)或异二者之为( )(3)众客和·之如响( ) (4)中·坐有献鱼雁者( )

2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5.【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

1.(1)规模(2)不同,不同于(3)应和,同意(4)同“座”,座位

2.B

3.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2)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

5.【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对偶句:示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示例: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喜欢。

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淫慢、不能险躁。(用原文词语填空)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可以素琴 tiáo ②无案之劳形 dú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 大 ②有仙则 有名,出名

3.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选选①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选②翻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下列表述有瀑的一项是(A.)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5.完善作者小档案。

姓名

刘禹锡

梦得

朝代

唐朝

主要经历

①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作品

《陋室铭》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tiáo     dú

2.  ①谈笑有鸿儒  大    ②有仙则  有名,出名

3.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选选①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选②翻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 A  

5.完善作者小档案。   

姓名

刘禹锡

梦得

朝代

唐朝

主要经历

                      

作品

  

【甲】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武林旧事·观潮》)

【乙】

昔伍子胥累谏吴王,忤旨,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涌高数百尺,越钱塘,过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激,闻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节选自《录异记·异水》)

【注释】①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民间尊之为“潮神”。

13.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昔伍子胥累谏吴王( )

A.重叠B.同“垒” C.堆集,积聚D.连续,屡次

(2)戒其子曰( )

A.防备B.戒除C.告戒,后作“诫”D.鉴戒,警惕使不犯错误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十六日。

B.“因立庙以祠焉”和成语“事出有因”中的两个“因”意思不同。

C.“自是自海门山”和成语“是非分明”中的两个“是”意思不同。

D.“方其远出海门”和“戒其子日”中的“其”所指不同,前者指潮水,后者指吴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

17.下列与甲文画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

A.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B.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C.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D.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阳过远村

18.乙文用“怒”形容浙江之潮,言简意丰,试作具体分析。

[68b16db0460ef918.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月色入(2)然起行 (3)无与为乐者 (4)水中藻、荇交横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12.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

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

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32601038774e2e11.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具:全,部

D.余人各复到其家   延:引领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

A.久,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

C.臣以王吏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行道之人弗受。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1. A

2. D

3.(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4.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阅读

(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王命急宣( ) (2)虽乘御风( )

(3)既渐近( ) (4)则玉雪岭际天而来( )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 往来而不

B.其千二百里 又何

C.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千里

D.湍绿潭 吴广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____

[a556fbb98bfc2477.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