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泰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
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
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 ( )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 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
2.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 皆 冲 口 而 成(标在动宾之间)
(2)渊 明 为 小 邑(标在主谓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译文: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
4.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
1.(1)①穷尽,用尽。②到,等到。③已经。④数篇,几篇。
(2) C
2.(1)疑/皆冲口而成 (2)渊明/为小邑
3.(1)(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4.示例:作文不惮屡改
(2015年江苏南通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 亦 知 勤 事 之 酬 耶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 ( ) (2)临水坐 ( )
(3)即港之阳 ( ) (4)太息而返 ( )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译文:
4.文章第③段分别从 、 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 、 的特点。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
1.其/亦知/勤事之酬耶
2.(1)向北 (2)靠近 (3)水的北面 (4)叹气
3.这山峰大概是庆忌塔的旧址。
4.视角 听觉 高峻 空旷
5.《小石潭记》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凄凉抑郁的心情;本文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抒发了物是人非,壮志难酬的感慨。
买鸭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③得兔否?”
注释:①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②凫(fú):野鸭。 ③搦(nuò):按。这里指“持握,捕捉”
1、解释加点字:(4分)
①去_______ ②至____ ③人________ ④谓____________
2、翻译画线句:(4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买鸭捉兔》的故事告诉我们:(3分)
1、①离开②到③像人一样④认为
2、①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②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捉得住那兔子吗?
3、我们想要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就必须要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
记六一①语
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③,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3.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1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2: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3①勤读书②多写作③不急于求成④多反省
文言文阅读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给加点字注音。
遽( ) 将( ) 好( ) 髀( )
2、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
③人皆(吊)之: ④(居)数月:
⑤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3.翻译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文章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揭示了( )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1. jù jiàng hào bì
2. 善:善于 亡:逃跑,丢失吊:慰问 居:经过 将:带领 何遽:怎么就
3. (1)靠近塞上有一个善于用方术推测吉凶的人,有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的区域去了。(2)住在边塞附近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了,他的儿子仅仅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两人都得以保全。
4. 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言之有理即可)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大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敦颐独与之辩
B.有狱久不决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濯清涟而不妖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D.可爱者甚蕃 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译文:
3.用“/”画出【乙】文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答: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1. B
2. (1)(莲花)香气越远越清芳,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2)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这样的事情)我不做。
3.敦颐至/一讯立辨
4.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5.周敦颐确实如“莲”一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
阅读《陋室铭》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 ( )
(3)可以调素琴 ( )
(4)无丝竹之乱耳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3.选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请概括选文的主旨(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答:
1. (1)只 (2)大 (3)调弄,这里指弹(琴) (4)使……乱,扰乱
2.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答案:举例论证,作者以古仁人自况,表现自己的品德高尚。
4.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2)未果,寻病终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1. (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随即,不久
2.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2)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
3.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 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③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 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 (kòu):初生的小鸟。③忮(zhì):凶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信于异类也 ( )
(2)去人太远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译文: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
答: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答:
1. (1)使……信任 (2)距离
2.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因为“我”的母亲 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4.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他动物,要与其他动物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他动物。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 )
(2)不见曦月 ( )
(3)至于夏水襄陵 ( )
(4)虽乘奔御风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2)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答:
5.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答:
1. (1)毫无 (2)太阳 (3)上 (4)即使
2. (1)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急流冲荡在岩崖之间。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的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5.寂静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