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子售药

人有初开药肆者。一日他出①,令其子守铺。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莲②,子愚不识药,遍 索笥③中无所有,乃割已耕牛一足,斫二鸡脚售之。父归问卖何药,询知前事,大笑发叹曰:“客若要知母贝母④时,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注释:①他出:外出。②牛膝并鸡爪黄连:牛膝、鸡爪、黄连都是中药名。

③笥:盛物的方形竹器。④知母贝母:知母、贝母是中药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遇客买牛膝鸡爪黄连( )

(2)斫二鸡脚售( )

(3)客要知母贝母( )

(4)人有初开药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客若要知母贝母,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怎样的人?

4、你周围有闹这种笑话的人吗?你能告诉他们应当怎样避免吗?

1、和  代词,代买药者 如果  店铺

2、如果顾客要买知母、贝母,岂不是连你母亲都要抬走了吗?

3、不懂装懂、望文生义、不虚心请教的人。

4、围绕主动请教别人或多学习来回答即可。

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其在记曰:尧有丹朱,而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有管、蔡。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以其害国伤民败法类也。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緤绁缠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

【注释】①是在焉:正确之所在,指贤才。②非在焉:错误之所在,指奸邪之人。③并退:退避。并:通“屏”。④丹朱:尧的儿子。⑤商均舜的儿子。⑥五观:指夏启的儿子太康等兄弟五人。⑦太甲:商汤的孙子。⑧管、蔡:指周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⑨败法类:败坏法令。类:指国家的规则条例。⑩緤绁(xiè xiè):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的意思。⑾割烹刍牧饭牛之事:烹:做饭。刍牧:放牧牲畜吃草。饭牛:喂牛。这句是指屠夫、厨子、放牧喂牛的人。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B.、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

C.、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D.、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

①故一举而能诸侯( )②观其所( )

3、翻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4、圣明的国君应该怎样任用人才?(用原文回答)

5、读完全文,你认为当今的领导者应怎样选拔任用人才?

1、B  

2、①使……臣服②选拔的人才 

3、选拔臣子时,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自己的仇敌。

4、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

5、提示:应避免任人唯亲,要做到任人唯贤,任人唯德。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尊君在( ) 去后至( ) 元方入门不( )

2、翻译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为什么会“惭而引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否     才   回头看

2、不是人啊,和人相约一起走,丢下我就离开了。

3、元芳的反驳有理有据。从守信的角度说,父亲的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节上说父亲的朋友当着孩子的面骂元芳的父亲,无礼。因此 ,友人最后觉得理亏。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选出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内集:家庭聚会

B. 太丘去,去后至。 舍:放弃   乃:于是

C. 元方入门不。 顾:顾忌

D. 撒盐空中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差:差不多

2. 选出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相委去 而:连词,表示顺承,相对于“然后”的意思。

B.下车引 之:他,指陈元方。

C.去后至   乃:才

D.未若柳絮风起 因:因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 自己的父亲。 

1C  

2、D 

3、C、

阅读选文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脣亡而齿寒,虞、虢相救, 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

⑥取,攻占。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道于虞( ) (2)还灭虞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假道于虞而伐虢。

(2)晋已取虢,还反灭。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1)(借)            (2)(通“返”,返回)   

2.(1)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2)晋国攻下虞国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3.唇寒齿亡。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匿名谤书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①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日前有鬻状人②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③马生至,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④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古代

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曾经)

B.弗与(给予)

C.取谤书字校之(毁谤)

D.果马生所作,罪之(罪行)

3.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

1.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2. D

3.①严谨,不轻信,重视调查;②公正,重证据,处罚  严明。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 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赒zhōu:救济,接济;粜:tiào卖出粮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必以处士为法(榜样)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C.、以牛自归(返回)D.、厚遗以遣之(送走)

2.下列句子中加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以一布衣终于家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 C

2.B  D

3.(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2)(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4、答案: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善好施、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__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3.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1(1)向东走    (2)空而开阔    3)面向   ( 4)是

2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3(B)

4.“雪堂”仰慕

狡生梦金

尝闻一青衿①,生性狡。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②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曰:“得诸地中。”又问:“尔欲作何处置?”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博士曰:“有是哉!不佞③何以当之?”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④耶?”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博士蘧然曰:“尔所言金,梦耶?”生答曰:“固梦耳。”博士不怿⑤,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选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①青衿:秀才。②霁:息。③不佞:不才。自称之谦词。④扃(jiōng)钥:关闭加锁。⑤不怿:不高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已而生至,长跪地下 ⑵ 以五百金市田

⑶ 延生坐觞之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

4.文中学博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1.⑴长跪地下  不久      ⑵买   

⑶邀请 

2.弟  子  偶  得  千  金/方  在  处  置 /故  来  见  迟  耳。

3.(你)梦中得到金子,还不忘(要分给)老师,何况实际得到呢?

4. 示例一:学博是个贪财、唯利是图的人。他听到“狡生”说“偶得千金”,马上息怒,对“狡生”十分亲切,当“狡生”说到要分一份金给他时,他“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示例二:学博是个虚伪的人。他平时对犯规的学生非常严厉,绝不宽赦。但碰到有利益的时候马上转变,一面假惺惺地推辞,一面“呼使者治具”“延生坐觞之”。待得知所言金是梦,就很不高兴,但为了维持面子,不得不把酒宴进行到底。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权谓吕蒙曰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⑶孰若孤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 蒙乃始就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 结友而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 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1.⑴对……说(告诉)   ⑵ 推托(推辞)

 ⑶  谁(哪一个)

2. B

3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4鲁肃对吕蒙的夸奖(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