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打羊皮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
1.C
2.(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3.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汤敦甫善待卖菜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卖菜翁弛担坐 ( ) (2)公为之窘 ( )
(3)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 (4)假贯钱足矣( )
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1.(1)放下。(2)窘迫,处境尴尬。(3)正赶上。(4)借。
2.本文通过赢余汤敦甫借钱赔偿菜翁(汤敦甫借钱赔菜)的事,表现了汤敦甫的为官司爱民,为人厚道,宽容仁爱的品质。
阅读《三峡》,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粗字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哀转久绝( ) ④晴初霜旦( )
2、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一句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虽乘奔御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 文中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 : ,表现三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象的句子是: ,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
5、本文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
2、(1)至于|夏水襄陵 (2)虽|乘奔御风
4、(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用“∕”画一处)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3. 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9.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2 (1)交错相通 (2)通“邀”,邀请
(3)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4)使……劳累
3(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19.不同意。甲文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厌恶之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乙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贪财。④爇[ruò]:点燃,焚烧。
翻译文章画线的句子。
①庆初未之觉也。
②不能燃乌用烛为?
①丰庆起初没有感觉到。②(既然)不能点燃,为什么还有把它当作蜡烛(来用)来用呢?
阅读选文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脣亡而齿寒,虞、虢相救, 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
⑥取,攻占。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假道于虞( ) (2)还反灭虞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假道于虞而伐虢。
(2)晋已取虢,还反灭。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1)(借) (2)(通“返”,返回)
2.(1)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2)晋国攻下虞国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3.唇寒齿亡。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①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②。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③。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④,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⑤。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②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③休:荫庇,保佑。④休明:美善光明。⑤止:限度,极限。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
楚 子 伐 陆 浑 之 戎遂 至 于 雒观 兵 于 周 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 ⑵远方图物( )
⑶故民入川泽、山林( ) ⑷卜世三十( )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周大夫王孙满由楚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了 ,就以享有天下“ ” 的妙论摧毁打击了楚王的嚣张气焰。
1.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2.⑴(派 ) ⑵(画 )
⑶( 因此 ) ⑷( 占卜 )
3.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别人是不能过问的。
4.楚王吞并天下的野心, “ 在德不在鼎”
田子为相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子安得此金( ) (2)子其去之( )
(3)即舍田子罪( ) (4)王贤其母(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4.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
5.不久前,雯雯的表哥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取。请根据你对本文主旨和下面漫画的理解,从下列链接材料中引用1~2句,帮雯雯拟写一条送给表哥的手机短信。(60字左右,3分)
链接材料: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③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④挡不住今天的__,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⑤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⑥两袖清风,坦坦荡荡自无指脊之虑;一身正气,安安然然何有敲门之惊?
1.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
2.(1)(哪里,怎么) (2)(拿走(离开))
(3)(免去,免除) (4)( 认为……贤惠)
3.(1)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2)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啊。_
4.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引用不全,适当扣分)
5.不设统一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甲】晋魏郡亢阳①,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②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汉时弘农③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④,位登三事⑤,当如此环。” (选自《搜神记》)
【注释】①亢阳:旱灾。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③弘农:古郡名。④洁白:纯洁的美德。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1.用“/”给甲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
3.上面两篇短文中的“龙”与“黄雀”,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1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2.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去,不小心被鸱鸮击伤。
3.示例一:我更欣赏龙,龙有爱心,虽身患重病,也为农夫降雨;龙讲诚信,求治时承诺“疾痊,当有报”,后个“果大雨”;龙知恩图报,为人着想,不仅降大雨解旱灾之燃眉之急,而且穿井让人们长久受益。
示例二:我更欣赏黄雀。黄雀知恩图报,虽事前并未许诺,事后却主动报恩;而且,用送玉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美好愿望;让杨宝的子孙像玉环一样洁白、高贵。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九上《隆中对》)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谓先主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将军宜枉驾顾之 元芳入门不顾
C.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将军岂愿见之乎 辍耕之垄上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作答。(答出两点即可)
1. C
2.(诸葛亮)经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对此当时没有人认同。
3①刘备处境危急,急需贤人相助;②诸葛亮是“卧龙”(可与管仲、乐毅比肩的贤人);③刘备器重、信任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