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①之者,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③矣!予助苗长矣。”其子往视之,苗则槁④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揠(yà):拔 。②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③病:劳累。
④槁(gǎo):枯死。
1. 用“/”给下面两句话划分句内停顿。(每句划一处)
(1) 吾忘持度! (2)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自度其足( ) (2)至之市 ( )
(3)及反 ( ) (4)非徒无益( )
3.翻译下列句子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其子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从乙文中可概括出一个成语: ,其寓意是:
1(1)吾/忘持度!(2)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2.(1)量 (2)去 ,往 (3)同返,返回 (4)好处,益处
3.(1)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他的儿子去一看,那些禾苗都枯死了。
4.拔(揠)苗助长(1分)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甲】文选自南朝宋_______组织的一批人编写的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______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言贤母使子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1、刘义庆 《世说新语》
2、①相约同行。②退休回家。
3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这句话是说贤良的母亲 能够使儿子成为贤良的人。
4、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幼时记趣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 ( ) 2.留蚊于素帐中 ( ) 3. 盖一癞蛤蟆也( )
4. 鞭数十( ) 5.以土砾凸者为邱(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你认为作者小时候能够获得物外之趣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3物外之趣
4鹤立鸡群;风声鹤唳;晴空一鹤排 云上(一个成语一句古诗也可以)
5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意思对即可)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 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2.翻译下面句子
(1)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
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 )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1、. (1)看(看见) (2)能够、可以
2、(1)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4. A C、D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2.翻译下列句子。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1、 (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2、 (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3、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湍急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差():同,病愈。
1、请解释下面句中黑体词的意思。
①暇更录唐宋人诗 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尝寝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辄无言而悲 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 然则何以解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抄写②曾经(3)就(4)这样
2。(1)既然这样那用什么能解除你的忧愁呢?(2)从这以后,只要母亲有病,铨就拿书在母亲旁边背诵,而母亲的病也就能好些。
3。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
4。围绕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
5。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
【甲】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 天下无马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千,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 介:披上战甲。 ○2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3)一食或尽粟一石(4)若无事然
2、翻译下列句子。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也不气喘,这就是好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 ,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 成 , 将以攻宋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对甲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5、在乙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
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谈你对当前人才现象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相同;等到;有时;好象
2。(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让它奔跑,刚开始好象不是很快。(3)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 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4) 长途奔跑之后,卸下马鞍,毫无疲劳之感,既不出汗
3。B
4。D
5。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6。马的好坏在先天素质,也在饮食有很大的关系,人才也是如此,要想发挥他的才能,必须给你创造条件,提供物质保证。
7、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黄生借书说 》回答下面问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覃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句子加黑字词的意思。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_______________
(2)摩玩之不已 已:_______________
(3)姑俟异日观云尔 俟:________________
(4)归而形诸梦 诸: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的句子。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诘书若不相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两个词的意思
(1)《七略》、《四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 的观点,其目的是 。
5、本文观点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读书勤奋刻苦的事例很多,你能举出二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借;停止;等待;之于;
2。(1)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2)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
3。天子之书; 初作官。
4。本文观点及立论依据。劝黄生珍惜现在机会认真读书。
5。略
6。略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要 。
2.释词:
相委而去:( ) 舍去:( )
期行: ( ) 引之:( )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5.“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守信用、讲礼貌。
2.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 礼貌;拉元方
3."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睨之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④但微颔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3.按要求填空
短文第一段写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卖油翁对陈尧咨高超的射技不屑一顾,主要运用 描写,为第二段两人的碰撞 。第二段侧重于语言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短文意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 的必要。(后两空答案为四个字)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