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饿其体肤。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2、(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2.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 C  

2.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各项中加点“书”与“教以书字”中的“书”含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固以怪之矣

B.家贫,无从致以观

C.一男附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1)勤学苦练,(2)专心致志。(2分)

1D

2. (1)勤学苦练,(2)专心致志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钟则而受之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患而死于安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尔而与之

(2)所识穷乏者我欤

(3)空乏其身

(4)行乱其所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用自己的话填空)

4.完善作者小档案

作者

名(字)

朝代

主要思想、事迹

名言或典故(课外)

1.(1) (用脚踢)

(2)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 (资材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4)违背)

2(1)高位厚禄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义却接受它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

3.但人的尊严、骨气、正义  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

4.完善作者小档案

作者

孟子

名(字)

名轲,字子舆

朝代

①  战国时期

主要思想、事迹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名言或典故(课外)

② 名言示例:登泰山而小天下。 彼一时,此一时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典故示例:孟母三迁 孟子受教 断织喻学 五十步笑百步 一暴十寒             

阅读选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叉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不在酒( ) (2)杂然而前者( )

(3)树林阴( ) (4)太守谁(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禽鸟知山林之 不知太守之乐其

B.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执策而

C.四时之不同 至若春和

D.游人而禽鸟乐也 则有国怀乡

13.《醉翁亭记》和《小石潭记》都是在作者被贬谪的时候写下的寄情山水的传世佳作,那他们笔下的山水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情趣(2)摆放(3)遮蔽(4)是

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3C

[03e14a2762ea3cad.jpg]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故患有所不也 ( ) (2)尔而与之( )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焉(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得之则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宫室美,妻妾之奉 B.辍耕垄上

C.、公与乘,战于长勺D.、公将鼓

3、翻译下面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避”,躲避  (2)用脚踢  (3)这里指高位厚禄  (4)益处

2、C

3、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能围绕“不丧失善良的本性”回答即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 ) ②故患有所不也( )

③非独贤者有心也( ) ④贤者能勿耳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1.①苟且偷生  ②通“避”,躲避。  ③这,这样  ④丢掉

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舍生而取义;用“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答成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的也可)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作答。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伛偻提携( ) ②颓然其间者( )

③醒能以文者( )

2、.翻译下面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选文第一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 ”。

4、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B.选文第二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

1.①小孩;②于,在;③记述,写下。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出游(而)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乐他所乐的事/东西)(以他所乐的事为乐)。

3.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B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节选自《木兰诗》)

1、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叙述,让你想到了什么?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1.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铠甲(战衣)。

2.示例:①行军神速;出征路线;条件艰苦;木兰奔赴战场的义无反顾。②木兰的儿女情思;条件艰苦;军情紧迫。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___

  (1)林寒涧肃 肃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

 3.作者说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三峡 “峻”的特点?

  答:

  1.(1)上,漫上  (2)寂静

 2.(1)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绝巘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