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注释】 ①郑谷:唐朝诗人。 ②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③谒焉:拜见他。 ④矍然:惊讶的样子。 ⑤兼:提起。⑥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内衣合称三衣。 ⑦士林:读书人之中。

1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字与【乙】文“一字之师”中“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王凝之妻 B.其此之谓乎 C. 反击之力 D.下车引之

2.填空

【甲】文中描述了一个温馨的学习场景。谢安与他的子侄们在家中“讲论文义”,正赶上“雪骤”,于是他欣然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子侄们的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觉得“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 ”;另一个是谢道韫把“白雪纷纷”比作“ ”,她的杰出表现,被后世赞为“ ”(A.咏雪之才 B.咏絮之才 C.咏诗之才)。【乙】文中齐己拜谒郑谷讨论诗文。郑谷只改一字,便使齐己的诗意境更加完美,成为齐己的“一字师”。古人强调,只要身边有可学之人,就应有虚心求教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说的, ,

3. 【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文人在赏雪时题诗的故事,但诗中描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你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1.C

2第一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比拟  第二空:柳絮因风起第三空:B  第四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答案示例: 【甲】文诗句主要从雪花飘洒的情形来描写。【乙】文诗句主要写雪中梅花绽放的情形。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节选自《论语》)

【乙】人有从学者,遇①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注释:①遇:董遇,字季直。汉末三国魏国著名学者。 ②渴:急切,迫切。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 说:

(2)思而不学则殆 殆:

(3)当以三余 以:

(4)冬者岁之余 岁:

2.用现代汉语翻译语句。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2)其义自见 翻译:

3.两段文字中都有对学习方法的论述,请从两段文字中各选择一种,结合生活实际,说

一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1.答案:(1)通“悦”,愉快 (2)疑惑  (3)用   (4)年

2.答案:(1)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书的意义自然显现。

3.略

阅读下面文言文

顾亭林①居家恒服布衣, 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②焉能五易其稿耶?

2.根据短文概括顾炎武的优秀品质。

1①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  ②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译文: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周身没有半点丝绸。当时他写《音学五书》时,《诗本音》第二卷屡次被老鼠咬坏,(他就)多次抄录 ,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有人劝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这类东西,顾亭林说:“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实是勉励我呢,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2.艰苦朴素;勤奋治学和持之以恒的品格;豁达淡定的气度。

阅读《梵天寺木塔》选段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贻以金钗B.人皆伏其精练

C.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D.以土砾凸者为邱《幼时记趣》

2.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1A       

2.从侧面写出了喻皓技艺的高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加点字词。

(1)虽有嘉肴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学相长也 (4)教然后知困

2.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即时   因此  增长    不通、理解不了

2.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强不息。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饿其体肤。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2、(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2.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 C  

2.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各项中加点“书”与“教以书字”中的“书”含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固以怪之矣

B.家贫,无从致以观

C.一男附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1)勤学苦练,(2)专心致志。(2分)

1D

2. (1)勤学苦练,(2)专心致志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钟则而受之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患而死于安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尔而与之

(2)所识穷乏者我欤

(3)空乏其身

(4)行乱其所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用自己的话填空)

4.完善作者小档案

作者

名(字)

朝代

主要思想、事迹

名言或典故(课外)

1.(1) (用脚踢)

(2)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 (资材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4)违背)

2(1)高位厚禄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义却接受它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

3.但人的尊严、骨气、正义  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

4.完善作者小档案

作者

孟子

名(字)

名轲,字子舆

朝代

①  战国时期

主要思想、事迹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名言或典故(课外)

② 名言示例:登泰山而小天下。 彼一时,此一时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典故示例:孟母三迁 孟子受教 断织喻学 五十步笑百步 一暴十寒             

阅读选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叉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不在酒( ) (2)杂然而前者( )

(3)树林阴( ) (4)太守谁(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禽鸟知山林之 不知太守之乐其

B.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执策而

C.四时之不同 至若春和

D.游人而禽鸟乐也 则有国怀乡

13.《醉翁亭记》和《小石潭记》都是在作者被贬谪的时候写下的寄情山水的传世佳作,那他们笔下的山水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情趣(2)摆放(3)遮蔽(4)是

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3C

[03e14a2762ea3cad.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