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记 宋起凤[清]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  

【注释】①季弟:最小的弟弟。古代汉语中排行:伯(孟)、仲、叔、季。②雉(zhì):城墙垛子。

③司更:管理打更。④桴(fú)鼓:鼓槌。⑤枕:临,靠近。⑥衲:和尚穿的衣服,这里借代和尚。

⑦几jī:靠着茶几。⑧舣(yǐ)舟:划船靠岸。⑨阜fù:土山。⑩月晦huì半规:月亮昏暗呈半圆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

①长五分许(   )②类司更卒(   )③近滩维一小舟(   )④睡足徐兴(   )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菊之爱C.花之君子者也D.何陋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核向背皆山。译文:

②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译文:

4本文与《核舟记》都是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核舟记》介绍的是核舟,突出的是“

”(原文填空)的主题,本文介绍的是________,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的意境。从结构上看,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的结构,其中的主体部分采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

1 ①许(左右)②类(像)③维(绑,系,拴)④徐(慢慢地)

2C

3①桃核正面和背面雕刻的都是山。②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

4“大苏泛赤壁云”;桃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总分总;空间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以是人多以书余(2)同舍生皆绮绣(3)媵人持沃灌(4)无鲜肥滋味之享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克服这些困难?

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1(1)借(2)通“披”,穿(3)热水(4)鱼肉

2(1)抄录完毕,就跑着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时间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识。

31、家贫,无书,无师,趋百里外求学,吃穿都很差2勤且艰3以中有足乐者

41,、学习要勤奋2、求师要诚心3、求学需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行( ) (2)后乃至( )

(3)相而去( ) (4)下车之( )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2.①太丘    友②家君    家君③君    君 

3.(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4.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乙文】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rèn):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被外族人统治。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甲文】出自课文 ,本篇文章是诸葛亮驻军汉中,准备出师北伐,临行上此

文给 (人名)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虑纯: (2)悉以之:

(3)严亮卒: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

5.阅读成都武侯祠的一副对联,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的“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1.《出师表》  刘禅

2.(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3.(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1)翻译时我们可以按照字字对应的原则,即将原句中每个词语的意思都翻译出来,尤其是“是以”“简拔”“以”“遗”等词要翻译正确。(2)翻译时要注意“为”“平直”等词的翻译。]

4.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5.《出师表》  《后出师表》  《隆中对》

(2015·四川南充)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资费、费用。②审问:详细考究。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shù)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遇其叱咄( ) (2)不幸而在穷僻之( )

(3)其欣悦,则又请焉( ) (4)独学无友,则孤而难成( )

2.画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加冠 若不出户 B.无车马资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C.俯身倾耳请 夫孔子之圣 D.慕圣贤之道 曾其所不能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其中所说的道理,共同之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时 (2)地方、区域等 (3)等待 (4)见闻少,知识浅薄[(1)“或”有两个意思,①副词,有时;②名词,有的人。这里是副词,作“遇”的状语,“有时”。(2)“域”指“地方、区域”。(3)“俟”的本义是“等待”,这里取其本义。(4)此处的“陋”同“孤陋寡闻”中的“陋”意思相同,可采用迁移法解释。]

2.B(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既”分别解释为:已经;常与“且”“又”搭配使用,表并列。C项,“以”分别解释为:连词,表修饰,“俯身倾耳”修饰“请”这个动作;介词,凭。D项,“益”分别解释为:更加;增加。)

3.(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翻译句子时,应在抓住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字字落实。(1)句中注意“虽、卒、闻”的理解,“虽”是“虽然”的意思,“卒”是“终于”的意思,“闻”在这里有“收获”的意思。(2)句中注意“之”“日”的解释,“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日”是“每天”的意思。]

4.共同之处:都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此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回答时,要先将两段的内容理解清楚,找出两段各自说明的道理,然后作比较。通过阅读文段可知:两段都是谈为学之道,要求勤勉好学,并且都要求要与人互相探讨。)

使 贪

刘 基

客有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欲而无他求,以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大梁,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客有吴起于魏武侯者 短:

(2)汤不能务光 臣:

(3)西有虎狼之秦 虎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之士莫先

夫子何命为(《墨子·公输》)

B.不君岂能臣之哉

谓为信(《隆中对》)

C.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

衔觞赋诗,乐其志(《五柳先生传》)

D.臣窃为君忧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

(2)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欲而无他求。

4.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起用吴起的三个理由。

1.(1)短:揭短。(2)臣:让……担任大臣。(3)虎狼:像虎狼一样。

2.B

3.(1)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王相比,谁更贤明?(2)只要是吴起想要的、喜欢的就给他,让他满足欲望没有其他的需求。

4.①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②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敢轻举妄动;③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将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以污其乎 _____________ 久行怀思,无它也 _____________

累寸不 _____________ 羊子其言,复还终业 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 子 大 惭 乃 捐 金 于 野 而 远 寻 师 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行:品行、德行  异:特殊原因(情况)    已:停止    感:被……感动

2.羊 子 大 惭/乃 捐 金 于 野/而 远 寻 师 学

3.(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2)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4.(1)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2)捐金于野,远寻师学;复还终业,七年不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汝心之固,固不可

(2)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2.文中智叟讽刺愚公的句子是: ,他的根据是:

3.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

4.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5.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力量。

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6.文中画线句子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意义?

1.(1)通   (2)即使   (3)穷尽   (4)背(平时注意积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2.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便比较容易回答。)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从愚公的回答中很容易找出答案。)

4.河曲智叟亡以应(仔细阅读选段,可知“河曲智叟亡以应”表明了智叟被愚公驳斥得哑口无言。)

5.B(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静止地看问题和发展地看问题的矛盾。)

6.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自然是可以被改造的,只要坚持不懈,人定胜天。(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信人定胜天。回答意近即可。)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非君人者之言也( ) (2)之,以为寡人戒。( )

2. 翻译句子。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

3. 简要分析师旷的性格特征

1. (1)这  (2)放了

2. 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

3.他敢于“犯君”,说明他正直、忠诚、刚烈,敢作敢为、不畏权势。因自己是盲人,用“小人言于侧”的方式表明他还是讲究辞令、有智慧、有谋略的人。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蚤:同“早”。 ③恸:哀痛之至。④迁:转移。⑤贰:重复。⑥亡:同“无”。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发白( ) (2)门人亲( )

2. 相传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孔子眼中,颜回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读罢此文,你认为颜回的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 (1)全,全部   (2)更加

  2.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奴,不贰过。(可用自己话回答)

  3. 做一个有学问,知书达理的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