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6-10题。(12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②。道边李树多子③,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④。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 ②游:玩。 ③子:果实。 ④信然:真是这样的。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分)

A. 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B. 心所向C.其剑自舟中坠

以丛草林 观正浓 土墙凹凸处

D. 何不试之足E. 怡称快

徐喷烟 忽有庞大物

7.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是( )(2分)

A.私拟作群鹤舞空B.无自信也

C.求剑若此D.常蹲其身

8.翻译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9.“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句中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体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2分)

10.依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答: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7:30 免费下载:《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6-10题。(12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②。道边李树多子③,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④。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 ②游:玩。 ③子:果实。 ④信然:真是这样的。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分)

A. 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B. 心所向C.其剑自舟中坠

以丛草林 观正浓 土墙凹凸处

D. 何不试之足E. 怡称快

徐喷烟 忽有庞大物

7.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是( )(2分)

A.私拟作群鹤舞空B.无自信也

C.求剑若此D.常蹲其身

8.翻译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9.“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句中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体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2分)

10.依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答: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6-10题。(12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

本题关键词:甲骨文,甲乙经,乙酰甲喹,甲酸乙酯,甲福明,乙酰甲基甲醇试验,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忆诺(石杉碱甲片),甲类目录,甲级勘察资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