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监司大骇,之校书( ) ⑵两使促之 ( )

⑶使者,欲收悦 ( ) ⑷使者下阶谢,乃( )

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预刊落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曹刿论战》)

B.策之不其道 (《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悦不迎,岂有恙乎?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1.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2. C。

3.⑴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⑵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⑶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4.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2015届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乎 (2)久行怀思,无它

(3)累寸不 (4)羊子其言,复还终业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

影响:

1.(1)品行、德行(2)特殊原因(3)停止(4)被……感动

2.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1)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2)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4.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2015届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较明易者也? (2)君子必交游焉。 (3)无不如己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墨子悲染丝 战长勺(《曹刿论战》)

B.如人芝兰之室,久自芳也 可远观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C.潜移默化,自然似 河曲智叟笑而止曰(《愚公移山》)

D.是与善人居 杀之应陈涉(《陈涉世家》)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1.(1)习:学习    (2)慎:慎重(草谨慎) (3)友:以……为友(或交朋友)

2.C

3.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或值得)让我看重他

4.D

(2015届湖北潜江、仙桃、江汉油田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 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襦(同“只”) 两战战(大腿)

B.母殷夫人自之(缝制) 胡不我于王(看见)

C.作复裈(不久) 便扶路(原先,从前的)

D.母甚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旦(下霜,降霜)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母殷夫人自成 当余从师也

B.母问如土石何

C.答曰 重修岳阳楼

D.火在熨斗中柄热 潭西南

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1.B

2.C

3.B

4.(1)示例:①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或:立刻完成)。  ②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写好)。(2)示例:①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须要)再做夹裤哇。 ②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的,所以不须要(或:不需要)了。

(2015届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 (2)或二者之为 (3)众客·之如响 (4)中·有献鱼雁者

2.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5.【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

1.(1)规模(2)不同,不同于(3)应和,同意(4)同“座”,座位

2.B

3.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2)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

5.【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2015届黑龙江牡丹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元伯曰: 其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3.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1.谓:对……说;告诉         至:到

2.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3.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4.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2015届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 】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父大怒逐 ②属予作文以记(《岳阳楼记》)

B.①母其子居 ②似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其行卓 ②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鉞贩盐中 市:

(3)而己有饥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5.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④

2.A

3.(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4.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5.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16届山东省禹城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清· 陈善《扪虱新话》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无书不读 ( ) ②旋读旋忘( )

2.翻译下面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于是,就   但是 

2.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3.示例: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

(16届四川省安岳县永清责任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年轻人,指他的学生)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

1.填空:

甲段文字选自《 》,“说”是古代的一种(  ),跟现在的(  )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乙段文字选自《 》

2.在甲、乙段中分别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甲: 乙:   

3.写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

(1)苛政猛虎也 ( ) (2)昔日吾舅死虎 ( )

(3)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 )(4)之哭也 ( )

4.翻译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5.甲段文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乙段文字,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评价?

1.捕蛇者说,文体,杂文,柳宗元,唐,礼记。

2.甲: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乙:苛政猛于虎也

3.(1)比(2)在(3)等待(4)你

4.(1)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2)孔子经过泰山傍边,有一位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5.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开放题,可答孔子有同情心、善于启发学生等。

(16届湖北省黄陂区部分学校九年级9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臣僚择胜宴饮。当时随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殊,执政莫知所因。越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公:即晏殊,北宋著名词人。张文节:北宋大臣。 ②昆弟:即兄弟。 ③东宫官:指辅助太子的官。 ④除:任命官职。 ⑤因:依据。 ⑥事:侍奉。 体:规矩。 ⑦眷注:指皇上的眷顾。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帝臣僚择胜宴饮 潭中鱼可百头B.值御试进士 而此地与余近

C.无钱不能出耳 无他,手熟尔D.公时贫甚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张文节荐之朝廷

A.指通豫南,达汉阴 B.胡不见我

C.舜发畎亩之中D.所欲有甚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下面对文本有关情节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晏殊做童子的时候便被推荐到朝廷,参加进士的应试。

B.皇上选拔晏殊做东宫官,是看中他不参加宴饮社交,注重学习,为人谨慎厚道。

C.晏殊没有参加宴饮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去参加。

D.晏殊得到朝廷的赏识主要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4.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1.A

2.B

3.D

4.我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有草稿还在,请另外命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