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1)去后 (2)相而去

(3)尊君在不 (4)入门不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是从 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3分)

1.(1)才                    (2)丢下、舍弃 

(3)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4)回头看

    2.(1)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3. 信用和礼貌(无礼和无信亦可)

   4. 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学而不思则罔(罔: )

  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

  是知也(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B.、见不贤而内自省

  C.、为人谋而不忠乎D.、择其善者而从之

4、请从选段中写出2个至今沿用的成语:

5、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学了选文第②则之后有何感悟?请简要谈谈。

1. 迷惑 ;   刚强,勇毅 ;   通“智”,聪明,智慧 

2(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2)(碰到)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3、(A)

4、以下成语任写3个: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5、感悟应扣住学习要谦虚好学,实事求是来谈。

直躬救父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①之上②,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

【注释】①谒:告发。 ②上:君主,这里指荆王。

1.解释加点词

⑴其父羊而谒之上: ( ) ⑵不亦乎:( ) ⑶不诛也:( )

2.选择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其父窃羊而谒之上 此之谓乎

B.太丘舍去,去后不诛也

C.上执而将诛 友人惭,下车引

D.父诛代之 学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

4.根据故事内容,评价直躬这一人物。

1、窃:偷     信:诚实   乃:于是,就

2、C

3.父亲要被处死而我代他受刑,不也是孝顺吗?

4.直躬是一个正直无私,诚实无欺,孝顺,聪明机智的人。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寺河干( )⑵山门于河( ) ⑶不亦乎( )⑷知其一( )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⑴靠近⑵倒塌⑶通“癫”,疯狂⑷只

2.D

3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4.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盲子失坠

有盲子过涸桥上,失坠,两手攀楯(shǔn,栏杆),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失手必坠深渊 (分:料想,考虑) B. 放下 (第:只要)

C. 乃自曰 (哂:微笑) D. 知是实地 (蚤:跳蚤)

2.请将文中句子“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请简要谈谈这则小故事给你的启示。

1. D

2.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了这么久呢。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别人善意的建议,否则会自讨苦吃。或: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吓倒。或:要走出思维定势,战胜自己。

文言文阅读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不亦乎 ( ) (2) 人谋而不忠乎( )

(3)温而知新( ) (4) 曲而枕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为什么孔子对颜回发出“贤哉,回也”的赞叹?

1.说通“悦”,愉快   为:替  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肱:胳膊

2.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看到自己身上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3.因为颜回德尚,不怕艰苦,贫贱也不改志向,仍乐于学习,体现安贫乐道尚情操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选自《淮南子》)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十日修蛇于洞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3.英雄后羿的杰出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4.从选文看,尧帝是怎样一位君主?

1.一起、一同、齐   砍断、斩断。

2.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天子。

3.用原文即可——“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或自己概括。

4.知人善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选自《世说新语》)

王蓝田:王述,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袭封蓝田侯,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

王右军: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出身名门,初仕为秘书郎,累官至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安期:王蓝田的父亲王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

食鸡子 ⑵以刺之 箸: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又从席上下来用牙齿咬。

B. 小鸡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鞋底踩。

C.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又从席上下来用鞋底踩。

D. 小鸡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牙齿咬。

3、本文对王蓝田性急的描写十分精彩,请说出是通过哪些动词来刻画的?

12略

3答案: 掷、碾、啮、嗔、刺、吐、取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 散文B.公然曰/ 欣向荣

C.未若柳絮风起/ 此D.俄而雪/雨初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12略

3答案:交代了侄女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她的才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行(约定) B.尊君在(没有)

C.相而去(丢下、舍弃) D.下车之(拉)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B    

2、C    

3、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