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③。太祖 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④固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曹操。②首罪:自首请罪。下文的“自归”也有自首的意思。③闻:报告。
让……听到。④县:通“悬”。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1)其主不吉 其( ) (2)今单衣见啮 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
3.曹冲说“忧戚”的原因是“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
4.联系上下文,“ ”中填入合适的词语,应该是 。
A.惊 B.怒 C.问 D.笑
1、(1)它的⑵被
2、(关键词“以”、“穿”)曹冲于是拿着刀戳穿(自己的)单衣
3单衣见啮(迷惑太祖)为库吏解围做准备
4、D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除本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 》;还学过他写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名为《 》。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3.对于第⑤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
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
D. 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
1捕蛇者说 黔之驴
2B
3D
杜环,庐陵人。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张氏年六十余,无所归,雨行至环家。环见张氏,大惊曰:“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以母事之。
常母性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越十三年,母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葬之,岁时常祭。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母泣告以故
(2)环具棺椁殓殡之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何为而至于此。
3.杜环“以母事之”,具体表现在:(1) (2) 。
(3)用侍奉母亲的礼节来为张氏置办丧事等
4.下列词语最能概括杜环品质的一项是( )
A.事必亲躬B.乐善好施C.仁爱重义D.孝敬长辈
1、(1)原因、缘故(2)具备、具有
2、为什么会到了这种境地(地步)?
3、(1)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张氏的心意(2)亲自为张氏烹药
4、C D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最是不济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吏史苦之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读书?(用自己的话回答)
1、有利,有益(对事情有益)
2、(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认为他(读得)辛苦。
3、选择精华,深人研究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2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期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加点字
(1)以污其行 行( ) (2)何异断期织乎 异(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起因 | 乐羊子妻子讲述的道理 | 对乐羊子的影响 |
乐羊子得遗金还以与妻 | 不能贪财污行 | 1 |
2 | 3 | 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
3.阅读全文,填写下表
4.下列和乐羊子妻形象不符的一项是( )
A.有德行 B.有才识 C.有勇气 D.有智慧
1.(1)品行、品德;(2)不同
2.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3.1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2乐羊子远寻师学,一年即归3求学要持之以恒
4.C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选文的作者是 ,他是 时期的思想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选文设喻说理,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下列观点不是选自选文的一项是( )
A.为人处事贵在向善有恒,半途而废必将远善失道。
B.即使对待小技艺(小数)也应加以重视,认真研究。
C.为学必须杜绝三心二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成就。
D.研究学问或历练品格,都应坚持不懈,自觉上进。
1、孟子(轲) 战国
2、(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就不能生长了。
3、B
吴良,定远人,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①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良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注】①太祖:朱元璋。
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今以蒋氏观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良兄弟在朱元璋起兵之初就担任帐前先锋,并能多方刺探敌人情报,受到重用。
B.朱元璋告诫吴良,不能与张士诚进行外交谈判,不要贪图小利,能保境安民就可以了。
C.遵从朱元璋的命令,吴良驻防江阴,指挥若定,击败了张士诚的进攻。
D.吴良为人宽容,生活俭约,不贪财色,带兵兢兢业业,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每易服为间谍 易 ②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 潜
③延儒生讲论经史 延 ④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 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吴良,定远人,与弟祯俱以勇略闻。
②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
1A
2. B (“外交”应是“与外界交往”)
3.①改变;②悄悄地、暗暗地;③邀请; ④表扬、表彰(每个1分)。
4. 1)吴良,是定远人,和弟弟吴祯一起凭借勇敢有谋略而闻名(2)太祖朱元璋命令学士宋濂等文人写诗文赞美他(吴良)。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①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季父:叔父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8.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9.下面哪一项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
A.失期,法皆斩B.梁以此奇籍
C.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
11.“彼可取而代也”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项籍怎样的性格特点?
12.两段文字都提到了项燕,对表现陈涉和项籍两位人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5aff7cdb846db8bf.jpg]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②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给下列字注音 省 ( ) 拙( )
2.第一段中划线词语“好了”的深层含义是:
A.对自己考试成绩感到满意 B.考试终于结束,自己感到十分轻松
C.考试结果出来了,自己以后再也不必害怕胡屠户了
D.应试成功,自己终于可以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将成为人上人了
3.写范进由喜而疯的过程运用了哪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范进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描写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范进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段文字除了描写范进这个人物外,还对邻居等人作了描写。试从文中找出一处并分析,邻居的特点是什么?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5.报录人设计治疗疯病的方法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xǐng zhuō
2D
3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热衷科举、醉心功名
4.如: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邻居特点:嫌贫攀富,巴结讨好权贵。 揭示了趋炎附势,冷漠炎凉的世态人情。
5治疗方法:范__生最怕的人打他一记耳光、说明像范进一样因中举而发疯的现象在当时很普遍、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不见曦月:___________
③沿溯阻绝:___________ ④不以疾也: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划横线句从描写角度看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3、侧面描写,烘托了山峰之高峻或江面之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