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 造饮辄尽( ) (2)性嗜酒( )
(3)亲旧知其如此( ) (4)晏如也( )
2、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期 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C.、会 每有会意 会宾客大宴
D.、之 或置酒而招之 又数刀毙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4、“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1、(1)去,往 (2)特别喜爱 (3)旧友
(4)安然自若的样子
2、D
3、(1)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把(它)作为自己的号。(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答:文中意: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咬文嚼字。今意: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每问1分,意近即可。)
5、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1略
2略
3、C
齐伐鲁,索谗鼎①,鲁以其雁②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③来,吾将听子④。”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⑤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选自《韩非子·说林》)
【注释】①谗鼎:又称崇鼎、岑鼎,天子的宝器。②雁:同“赝”,假的。③乐正子春:鲁国人,复姓乐正,曾经跟随曾子求学,以诚信而著称。④子:你,指送鼎的鲁国人。⑤胡:何,为什么。
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亦爱/臣之信 B. 臣/亦爱臣之信
C. 臣亦爱臣/之信 D. 臣亦/爱臣之信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使( ) (2)信( )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2分)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道理。
[80276596061aaa47.jpg]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云归而岩穴暝( ) (2)觥筹交错( )
(3)名之者谁( ) (4)而此地适与余近(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 B.在乎山水之间也/局促一室之内
C.日出而林霏开/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泻出于两峰之间/冷光之乍出于匣
3.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甲、乙两文的作者出游都带着快乐的心情,但他们快乐的理由不同,说说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5、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1、(1)聚拢 (2)酒杯 (3)命名 (4)正好/刚好/恰好
2、C
3(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4欧阳修为美丽的自然风光、滁州百姓生活和乐,以及自己能与民同乐而感到快乐;袁宏道则为能在公务之余出游,亲近自然、欣赏早春美景而乐
5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小石潭凄清幽邃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字词。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②春和景明 ( ) ③去国怀乡 ( )
2、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了对比。
4、文中“进”、“退”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答:
1(1)景象(2)日光(3)国都
2、A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
4.①“进”指“居庙堂之高(或:在朝为官),“退”指处江湖之远(或:在野为民)。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阅读韩愈的《马说》一文,并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足肤皲裂而不知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3、翻译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1、(1)这(2)喂养(3)鞭打(4)有时
2、C
3 翻译句子(略)
4、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5、不知马也。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③伏局:认输。④势:局势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2.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1、王积薪暗暗记住,第二天将婆媳的棋势重新摆试一遍,发现那两个人的下棋的用意都是自己达不到的。
2、王积薪闻棋这个故事说明了艺无止境、因而“学”亦无止境的道理。(说明了强中更有强中手,有一点本领不要骄傲自满,学习提高是无止境的。)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元方入门不顾(顾:注意)
C.、相委而去(委:舍弃)C.、下车引之(引: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
1、B
2、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他才来。
3、a、体现小孩子玩耍天性。b、那么小的孩子竟那么知礼,衬托了元芳的聪明。c、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护礼而失礼作了“他还小”的隐性说明。d、与后文“元方入门不顾” 相照应。
游小盘谷记
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①。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②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③,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注释】①陂陀:倾斜不平貌。②謦咳:咳嗽。③摩荡:动荡摇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土人或曰无有( ) ②探之不可穷(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鱼龙起伏波浪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B. 若业为吾所有(《黄生借书说》)
C. 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2)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
4. 读完全文,请用两个字概括小盘谷的景色特点。
5. “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联系上下文说说该句的表达效果。
1.(1)①有的人 ②穷尽,尽头
2. C
3.(1)人们都说:“这是万竹蔽天(很多竹子遮蔽云天)的地方呀!所说的小盘谷,大概就是这里了吧。”(2) 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
4.深、幽。
5.以动写景,表现了渴望找个人家问个究竟的迫切心情。
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恐托付不效(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至于斟酌损益(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4、选文第二段作者从三个方面自述身世,其目的何在?
1、奔走效劳 实现、成效 身份低微,见识浅短 考虑,权衡
2、(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表达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感;以陈情的方式为后文出师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