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猿,猿曳臂去。
1.断句(限断3处)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犭婴弗得自致也/ 无从致书以观
B. 犭婴悉移至窟中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迹之至窟旁 不露蛛丝马迹
D. 犭婴据窟啸曰 孙权据有江东
3.这篇短文讽刺一种什么样的丑行?用自己的话概括。
1. 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2.
3.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 ) (2)主人日再食 ( )
(3)媵人持汤沃灌 ( ) (4)腰白玉之环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为什么能够做到勤奋刻苦?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1.(1)通“肢” 肢体 (2)每天
(3)热水 (4)腰佩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3.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阅读下面文字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加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策之不以其道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不知马也
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置酒而招之 D.无怀氏之民欤 何陋之有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腰白玉之环。
3.翻译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比较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的异同。
同:
异:
1、C
2、(1)高兴的样子(2)询问(3)就(4)腰佩,动词。
3、(1)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吹日晒,粗布短衣上打满补口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却安然自得。
(2)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4.同:都有对知识的渴求。
异: 五柳先生读书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宋濂读书除了对知识的追求以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吾谁与归 归:_________
(2)生平事业备 见于是备:_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 不可久居
B.是进亦忧 类如是乎
C.尽行其言 复行数十步
D.足任斯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____________
(2)遗宰相书
翻译:____________
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
宋 有 仲 淹 诸 贤 无 愧 乎 此
5.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
答:________
1.答案:(1)归依(2)完备、完全
2.答案:B
3.答案:(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给宰相写了一封信。
4.答案: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5.答案示例:他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下列文言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烨然若神人B. 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D. 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 ”与“ ”之间的矛盾。(摘录原文回答)
5、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1(1)( 跑 ) (2)( 等到 )
(3)( 热水 ) (4)( 香气 )
2、A
3.(1)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
4. 嗜学与家贫
5.(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4)生活之艰
课外文言文阅读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翌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1.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
2. 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 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保全了处士的颜面。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B.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C.是金陵人,客此 客此:在此地客居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夺而杀尉
B. 闻其姓氏 安陵君其许寡人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惧有伏焉
D. 更有痴似相公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之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B.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C.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叙事是游记表现的重点,写景是行文的线索。
D.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1. D
2 A
3. C
文言文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晏如也( ) ②或置酒而招之 ( )
③造饮辄尽( ) ④兹若人之俦乎(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②全文的中心句是: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1、安然自若的样子 有人 就 辈
2、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D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及鲁肃过寻阳 ( )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 )
2.翻译下列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请你写出源于本文的两个成语: ,
4阅读本文你,你认为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1(1)邪通“耶”,语气词 (2)到了……的时候
(3)只 历史
2.吕蒙把军中的事务繁忙作为推脱的理由。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初)吴县的阿蒙了。
3.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4.略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题目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各断1处)
其两膝相比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③令怪之 怪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译文:
4.作者写猫的反应有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写猫的反应用〔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
1其两膝/相比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分
2①类似, ②同“屈”,弯曲 ③以¨为怪,对 ¨感到奇怪 ④早晨
3.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4.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