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②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③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④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   在塘里,   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   一身的水。⑤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在文中画线处,依次应填的适当的词?这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

(2). 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词语:

⑴语言:

⑵动作:

⑶外形:

(3) “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字)

(4) 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

①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②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1).踹、挣、淋淋漓漓;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2). 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动作:拍、笑、叫;

外形:头发都跌散了,两手带泥,一身的水

(3). 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

(4)①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了过来;②众人拉他不住.

杨朱之弟曰布,素衣而出。天,解素衣,衣缁衣而。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缁(zī):黑色 犹:像。 向者:刚才。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次)。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2) (3)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哉?”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1.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2(1)穿 (2)通“返”返回 ( 3)感到奇怪

3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

4.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或 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或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既而儿醒: (2)妇抚儿

(3)其夫呓语

2.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 本段中表演者模拟了什么样的声响场景?声音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4.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

1.略

2.略

3.摹拟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情形.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4.侧面描写,充分体现了口技者把声音模仿到极致,衬托出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所辟宾佐,随其才器,用之悉当.有故人子投之,更无他长。尝召之与宴,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公署以随军,令监库门,此人每早入 帷,端坐至夕,吏卒无敢滥出入者-。

①注:辟:征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故人子投之 此人每早入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

3、“吏卒无敢滥出入”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冋答)

4、根据文章内容,韩湟具有 的性格特征。

1、(1)原来的,以前的;(2)进入

2、直到宴席结束还端端正正地坐着,不和相邻座位的人说话。

3、“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 ”

4、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注意细节、善于观察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选文作者是 (人名〕

②未果,寻病终

寻: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句: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B.太守“即遣人”寻桃花源“遂迷”,表现了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态度。

C.“不足为外人道”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别人来扰乱他们的平静生活。

D.借助南阳刘子骥这一真实人物,增添文章真实感,使读者为之神往。

1、陶渊明;不久;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

2、B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洑旋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诵入海捉船之法 (2)、我知之 (3)、船商人没水而死

2、翻译下列句子

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3、“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

4、甲__调“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互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1、(1)、擅长、善于   (2)、都、全      (3)、全、一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一、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己;二、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4、不矛盾。一、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二、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阅读【甲】【乙】两文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伤仲永》)

  【乙】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选自《鹤林玉露》)

【注】(1)谪:官员降职或远调。(2)昧爽:天将明,黎明。(3)洎(jì):及,到。(4)趺(fū):脚背。(5)隐然:隐约可见的样子。(6)犹: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仲永 (    )

(2)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    )

(3)就而读 (    )

(4)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2)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3.【甲】文写的是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常人的故事,开头交代他的家庭出身(世隶耕)的作用是什么?

答:

4.【乙】文“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可见张无垢是个      的人;“如是者十四年”,可见张无垢是个      的人。

5.看到两文主人公的学习态度,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1.答案:(1)哀伤,叹惜 (2)拜访 

(3)光亮 (4)就

2.答案:(1)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如今还在。

3.答案:交代他出身于世代耕田的人家,表明他从小不可能受到任何方面的熏陶和教育,这既为下文写仲永的天资之高做铺垫,也为他后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沦为常人埋下了伏笔。

4.答案:勤奋刻苦 坚持不懈

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围绕学习的重要性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答案(示例):天才出于勤奋,不学习就不能进步。

阅读文言文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③患耶? (纪昀《狼子野心》)

注:俟(sì):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以为神 ( ) (2)至无可用 ( )

(3)再就枕,将 ( ) (4)不使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3.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

4.乙文划线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

1.⑴把……当作  ⑵却  ⑶睡觉  ⑷上前

2.⑴略⑵略(3)渐渐长大,也非常温驯,竟然忘记了它们是狼。

3.如:(1)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2)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 ;(3)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4)做事要持之以恒。(答到两点即可)

4.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夏水陵( )(2)素绿潭( )(3)乘御风( )(4)引凄异( )

2.翻译句子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1)课文写春冬之景,用 四字突出其特点;

(2)写秋季景色,用 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课文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水,而把夏水置于首位?

1.上、急流、飞奔的马、连接

2.(1)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课文写春冬之景,用清、荣、峻、茂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先写山,写出三峡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水经注》是为江水作注,而三峡夏水最盛、最迅疾、最有特点,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的特征也体现得尤为突出,所以作者把夏水置于首位。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小技(客气说法)),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直猫儿同至寓( )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3)闻父呼其子( ) (4)两战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3、从【乙】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两段文字都写出了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

1、(1)邀请,偕同。(2)其中夹杂着(3)不久(4)大腿

2、(1)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2)很多只鸡(被惊吓得)乱叫,种种不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

3、杀猪卖肉 

4、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