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重庆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10.(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 C
12.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2016·北京卷】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
(2)属引凄异 属: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7.(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
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9. 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 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0.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衣以文绣 ②齐赵陪位于前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惊而问其故。 ②请以人君礼葬之。
24.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22.①穿 ②在
23.①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
②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
24.答题要点:(1)大哭,引起楚庄王注意。(2)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建议用君王之礼来葬马。(3)葬礼隆重到荒谬的程度,让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醉翁亭记(选段)
欧阳修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伛(yǔ)偻提携B.山肴(yáo)野蔌
C.射者中(zhōng)D.觥(gōng)筹交错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朝暮也 (2)野芳发而幽香
(3)杂然而前陈者 (4)弈者胜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4.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11. C
12. (1) 早上(早晨) (2 )香花 (3)摆开(摆放、陈列) (4)下棋
13. (1)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2)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4.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D.无施劳(功劳)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
10.A
11.B
12.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
(2)余服官二十年 (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
(4)腰白玉之环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C. 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
D. 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20.【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
17.(1)希望,盼望(2)做,当 (3)同“肢”,四肢 (4)腰间佩带
18.B
19.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20.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患 盗 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盗可除乎( )
②衣食不足(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
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⑵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1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7.①除:清除(消灭) ②足:足够 ③箧:箱子。
8. C
9. ⑴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⑵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
10. ①衣食不足 ②政赋不均 ③教化不修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劳其筋骨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非徒愈病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
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3.(1)起,被起用 (2)使……劳累 (3)通晓 (4)只,仅仅
4.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及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5.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6.甲文观点:生于优息,死于安乐。乙文砚点: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
②当之郡
③何谓无知
④故旧长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ca11b74fe1717a8e.jpg]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舟船侍从以西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4)余俟到京作书去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答案:
(14)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世 所 无 有
(15)①向西行进;②遗憾;③稍微;④等待,等到
(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再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任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18)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