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北省随州卷】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鸣,求市未能得( ) (2)遂携新友命驾观( )

(3)当群相送耳( ) (4)使人耽之若是( )

15.“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译文: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文: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4.(1)善:擅长(善于)(2)就:前往(去,接近,靠近)(3)举:全(全部)(4)使:假使(假如,如果)

15. C

16. 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年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17. B

【2016·湖北省咸宁卷】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6~9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毛发)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怠慢,疏忽)

7.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南阳 每假借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大事 其境过清

  C.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言 朝廷臣莫不畏王

8.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无语渡沪,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__彩。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  

7.D  

8.A  

9.①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    ②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2016·湖北省黄冈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处( ) (2)属凄异( )

(3)二人对( ) (4)越钱塘,长江( )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王命急宣 异二者之为B.渔者歌曰 温而知新

C.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 送杜少府任蜀州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27.(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23.(1)通“缺”,中断 (2)延长  (3)饮酒  (4)横渡

24. C

25.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27.(1)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2016·江苏省南京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养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先帝称之曰 用之

B.此其所以我擒也 公输盘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译文: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

10.( 1)解析:A顶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后一个“能”是“能够”之意。B项 中前一个“为”是“披”之意。后一个 “为”是“替、给”之意。 C项中前一个 “所以”是“……的原因”。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D项“下”都是 “攻下”之意。11.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②(他们 )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12.解析:“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

13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2016·四川省南充卷】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 -25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于沙上( ) ②不亦乎( )

危症亦立愈( ) ④终不反( )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之下流,国不以山溪之险

B.转赠金 扶苏数谏故

C.必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归途窝集遇三盗

D.以箧势竞上

24.翻译下列句子

(l)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译文:

25.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甲】文的启示:____

【乙】文的启示:____

22. (1)埋没  (2)通“癫”  疯狂 (3)即使  (4)回头看

23. C

24. (1)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2)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 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  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25. 【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竹本 固:牢固

B.始于长安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 毕:完成

D.以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译文: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译文: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3.【答案】B

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

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2016·山东省枣庄卷】

(二)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8-13题。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8.【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 。”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说处杀虎斩蛟 蛟浮或没

B.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C.竟杀蛟出 杀之复上船

D.舟中人皆得活 乡人皆好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实三横唯余其一( )(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3)还涉江,至于中流( )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文: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12.【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

答:

13.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

答:

 8. 朝闻道  夕死可矣。

9.  C

10. (1)希望。 (2)时光流失,光阴虚度。(3)同“返”,回,归。

11. (1)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2)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12. (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费而 出、为民除害的勇气。

13. 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2016·山东省临沂卷】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其一处也。( )(3)无不毕(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能指一端 ②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 ②念无与为乐(《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馆 ②求石兽水这。(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奇妙 ②属予作文以记。(《岳阳楼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译文:

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答:

11.⑴夹杂⑵说出⑶相像(相似)

12.D

13.⑴(客人们)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⑵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4.C

15.【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2016·山东省德州卷】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米粟非不多也( ) ②而去之( )

15.《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

答:

14.答案示例:①粮食  ②放弃 

15. 答案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冇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3题。

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上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选自《孟子》)

【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

译文:

13.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

答:

12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 (以 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13.结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 “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