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卷】
:卖。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心好之( )(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译文: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答:
9.宋或北宋 范仲淹
10. (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
1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
14. (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
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2016·河北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11,见东坡,泣自若12。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13,遂举以售诸14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15宁16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17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18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19,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20迎母还旧第,竟不索21其直22。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11老妪:老妇。12自若:依然如故。13不肖:不成材。14诸:相当于“之于”。15诀别:分别。16宁:难道。17徐:慢慢地。18售:这里是“买”的意思。19券:契据。20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_ _______
(4)竟不索其直 竟:_ 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译文: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译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答: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答:
7.(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
8.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
10.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
11.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
【2016·江西卷】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瞋( ) (2)数( ) (3)阙(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译文: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8.【答案】A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2016·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
(二)阅读《公输》,完成16-19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于圣于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
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
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话,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巨之弟于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巨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巨,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输盘诎( )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3)虽杀臣,不能绝也( ) (4)不可谓知类(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胡不已乎?
译文: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译文:
1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胡不见我于王
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9.文段划线句中,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
答:
16.(1)“诎”通“屈”,理屈(2)入侵(名词作动词) (3)即使(4)明白事理
17.(1)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2)公输盘攻城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绰绰有余。
18.B
19.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人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前后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家“非攻”“兼爱”(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主张。
【2016·贵州省安顺卷】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3-17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14.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
答:
17.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答:
13.①时(时候)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4.D
15.(l)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2)(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6. (l)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7.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来回答即可
【2016·甘肃省白银、威武、平凉、张掖、酒泉、定西、临夏卷】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2)日出而林霏开 开:
(3)杂然而前陈者 陈: (4)余奉使契丹 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山之僧智仙也 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 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 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译文: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答:
17.(1)寓:寄托 (2)开:消散 (3)陈:陈列,陈设;摆开 (4)使:出使18. B
19.(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2)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20.【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21.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2016·湖北省随州卷】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善鸣,求市未能得( )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
(3)当举群相送耳( ) (4)使人耽之若是( )
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译文: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文: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4.(1)善:擅长(善于)(2)就:前往(去,接近,靠近)(3)举:全(全部)(4)使:假使(假如,如果)
15. C
16. 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年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17. B
【2016·湖北省咸宁卷】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6~9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毛(毛发)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7.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8.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无语渡沪,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__彩。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
7.D
8.A
9.①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 ②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2016·湖北省黄冈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 ) (2)属引凄异( )
(3)二人对酌( ) (4)越钱塘,绝长江( )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27.(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23.(1)通“缺”,中断 (2)延长 (3)饮酒 (4)横渡
24. C
25.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27.(1)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2016·江苏省南京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养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下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译文: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
10.( 1)解析:A顶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后一个“能”是“能够”之意。B项 中前一个“为”是“披”之意。后一个 “为”是“替、给”之意。 C项中前一个 “所以”是“……的原因”。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D项“下”都是 “攻下”之意。11.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②(他们 )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12.解析:“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
13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