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紫衣:借指中书省的官位。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能出之者 去其土

③一牛数万斤 于河

2. 选出与“募能出者”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是吾剑所从坠 B.而忘操

C.至市 D.心所向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文中的怀丙和尚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①募:聘请;招募  ② 徐:慢慢地    ③且:将近    ④没: 沉没

2、B

3、转运使张焘听说了这件事,汇报了朝廷,皇上赏赐怀丙中书省的官位。

4、做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会把事情做成功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解释加点的字

(1)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

(3)一癞蛤蟆也 (4)数十

2. 选出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A.必细察/其纹理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盖/一癞蛤蟆也 D.见/二虫斗/草间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答案】

1.所以 (2)  同“僵”僵硬(3)原来、原来是  (4) 鞭打(用鞭子打)

2.D

3.(1)心里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者成千或者成百的蚊子果真都是鹤了。       

(2)想象自己在里边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4.1、因为作者爱好观察(或观察细致),“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因为作者有着奇特的想象力,能观蚊如鹤,或视丛草为山林。   (多写“眼力好”不算错)必须结合课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用:资用,即路费。③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先自其足 (2)不得履

(3)我欲 (4)将为北面

(5)归取之 (6)此数者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反归取之

C.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D.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下列语句。

(1)何不试之以足?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上面的两个故事现已成为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具有什么相同点?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1)量,量长短(2)终于  (3)到……去 (4)什么(5)反同“返”,返回 (6)越

2.C

3.(1)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4.答案示例: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

5.两个人做事都不知思考,太过古板,买鞋的人不知变通;去楚的人不听劝告。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不能死背教条,生搬硬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要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补充注释: 罝:泛指捕鸟兽的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去

(2)问其故 故

(3)怪之以为神,不敢

(4)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2.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 有行人窃取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B.故时有物外

C.至

D.心所向

3.翻译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1.(1)离开 (2)原因 (3)拿(4)于是,就    

2.A      

3.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的字。

(1)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之( )(3)戎不动( )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 (1)曾经 (2)摘 (3)只,只有

2.树在路边而长满果实,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3.要多观察,勤思考,善于分析推理,才能发现生活的真实。

苏轼的《浣溪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C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

A.故时有物外趣。 B.何不试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D.观正浓

2.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1.A

2鞭打蛤蟆

3.突然有一很大的东西,翻倒山丘拔倒树木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加点词语

①天帝使我长百兽 ②以为狐也

③故与之行 ④兽见之皆

2.与“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而忘操之B.、至之市C.、是吾剑之所从坠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翻译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译文: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的一类人

1  ①使: 派 ②畏:害怕  ③ 遂:于是,就  ④走: 跑

2. A               

3.现在你吃掉我,这是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4. 狐假虎威,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列子·说符》)

注释:缁(zī)衣:黑衣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衣衣而出 ( ) (2)、天( )

(3) 衣缁衣而 ( ) (4)、子亦犹也(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将扑之”的“之”相同的是:( )

A.、至之市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之趣D.、而置之其坐

3、翻译句子: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1)白色的  (2)下雨   (3)通“返”,返回   (4)这样

2、D

3、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迎上去(冲杨布)大叫

4、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或遇事要善于思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察其纹理(细小)B.、如鹤唳云端(果真)

C.、出神(正)D.、喷以烟(慢慢地)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鞭数十,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

A.明察秋毫B.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

4、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抬起头看这些飞舞的蚊子(很久),脖子都因为这样而僵硬了

用鞭子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3、B

4、群鹤舞空   青云白鹤观   “神游”山林

5、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