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庆历三年,轼1始总角2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范文正公集叙》)
【注】1轼:苏轼自称。 2总角:指童年。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在洞庭一湖 予观夫巴陵胜状
A. B.
而不一见其面 轼从旁窃观

或异二者之为 览物之情
C. D.
吾得其为人 读之至流涕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3、结合甲文内容,概括乙文中“先生”称范仲淹为“人杰”的原因。
4、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4:32
免费下载:《2015年铁岭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试卷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庆历三年,轼1始总角2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范文正公集叙》)
【注】1轼:苏轼自称。 2总角:指童年。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在洞庭一湖 予观夫巴陵胜状
A. B.
而不一见其面 轼从旁窃观

或异二者之为 览物之情
C. D.
吾得其为人 读之至流涕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3、结合甲文内容,概括乙文中“先生”称范仲淹为“人杰”的原因。
4、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
本题关键词:大阴气汤,阴阳一体观,滋阴固气汤,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大七气汤,用人之长原则,阳中之阴,阴中之阳,气象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