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其财   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邻人之父   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1)天雨墙坏。

(2)其家甚智其子。

3.关于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解释。请按要求填空。

(1)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本文续写一个50字左右的结尾,表明这“富人”“疑邻”的错误。

1.(1)丢失

(2)怀疑

2.(1)天下大雨,墙坍塌毁坏。

(2)这家人认为儿子非常聪明。

点拨:注意“智”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聪明”。

3.(1)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2)听意见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4.示例:过了几天,从衙门里传出一个消息,可恨的小偷被捉到了。接着,富人被盗的钱财得以物归原主。富人这才知道邻人之父的聪慧。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之。颜率[注]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救周,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颜率: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周君之( )  (2)发救周( )

(3)颜率复齐( )  (4)子之来者(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子数来者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B.寡人将寄径梁 每假借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止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秦兵罢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隆中对》)

3.翻译下列句子。

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分)

1. (1) (以……为患,担忧)   (2) (军队)

(3) (到)   (4) (屡次)

2. B

3.我究竟从哪条路才能让九鼎到达齐国呢?

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分)

示例一:颜率是聪明的,但他玩的是诡计。做人做事,信义为重,颜率的谋略是建立在__欺骗的基础之上。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示例二:颜率是睿智的。兵不厌诈,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

樵髯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涉猎,然皆不肯穷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小儿辈,强为解事!”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三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自曰“樵髯”云 

(2)出凡辈 

(3)然皆不肯穷其学 

(4)乃复小儿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4.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1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取号,取名号

(2)  超出,突出

(3) 穷,学完,深究

(4)  模仿,效法,效仿

3.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4.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

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吾义不杀人( )  (2)公输盘( ) (3)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表现了墨子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理想,不辞劳苦,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精神。

B.墨子为了达到阻止战争发生的目的,先后劝说公输般和楚王,并均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二人理屈词穷,放弃了攻宋的计划。

C.墨子见到楚王,先举“文轩、锦绣、粱肉”的例子,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的话,为后面的推理做好铺垫。

D.墨子辨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般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反驳了公输般的观点,让公输般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1(1)坚决  (2) 通“屈”,屈服,认输。  (3)入侵

2.略

3.B

鸟 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 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戴名世集》)

【注释】①日:有一天。 ②: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③盏:杯。 ④掬:捧。 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 ⑥奚:为什么。 ⑦适:到。 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地不五六尺( )

(2)手下,鸣乃( )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手能及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雏出矣 年九十(《愚公移山》)

C.则二鸟巢其枝干之间 贤材人远矣 (《伤仲永》)

D.不知何鸟也  安陵君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4.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1)地不五六尺(距离(离开))

(2)手下,鸣乃(停止)

2. B

3.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

4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

阅读两段文言文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苏州多产梅。或曰:“梅以曲、以欹、以疏为美。”固也。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 ①欹(qí):倾斜。②固:本来。③孤癖:特别嗜好。④鬻(yù):卖。⑤斫(zhuó):砍削。⑥重价:大价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

(2)渔人甚异之

(3)遏其生气

(4)安得使予多暇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3.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

(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2)描写作者“疗梅”方法的句子:

4.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与“穷予生之光阴”的“穷”用法一样,“悉如外人”与“悉埋于地”的“悉”的意思相同。

B.甲文中的“豁然开朗”一扫武陵人心中的疑惧,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望,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追求是一致的。

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1.(1)芳草鲜美鲜嫩(新鲜、鲜艳)美丽

(2)渔人甚异之以之为异即“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3)遏其生气生机(朝气)

(4)安得使予多暇日:怎样才能(怎么能够)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但是梅树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得到的。

3.(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描写作者“疗梅”方法的句子:乙文: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4. C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不在高,有仙则 

(2)可爱者甚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水陆草木

A.渔人甚异      B.于厅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C.久,目似瞑,意暇甚D.仲永通悟,受之天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甲段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段作者以莲花自喻,两段选文作者在表达志趣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1.(1)山不在高,有仙则 出名

(2)可爱者甚 

2. B

3.(1)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它)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

4.都表现了他们正直不阿、不随波逐流、情趣高雅、独善其身的高尚品质。

阅读【甲】、【乙】两文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 ①李士衡:北宋人,当时在昭文馆为官。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2)清峻茂(树荣〈茂盛〉)

(3)与之使高丽(起,一同) (4)船倾覆(将要)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2)清峻茂(树荣〈茂盛〉)

(3)与之使高丽(起,一同)  (4)船倾覆(将要)

2.(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

3.山高、岭连、峡深。(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亦可)

4.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

5.对比。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问其姓氏,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金陵人(判断动词) (2)此(客居)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

1 C

2.(1)金陵人(判断动词)  (2)此(客居)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4.

奇景“奇”在:万簌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大意相同即可)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 通国( ) 诲( ) 援( )

3.“一人虽听”和“虽与俱学”中“之”的意思分别是( )。

A.“指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B.“他,指前一个人”、“指弈秋的教导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专心致志

2.下棋     全国     教导     引,拉

3.A

4.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