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三、(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1—14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两章)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14.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 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D
12.(—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13.不能删除;①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②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线句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14.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 死于安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阅十余岁 阅: ⑵竟不可得 竟: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山门圮于河
13.翻译下列语句。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11.⑴阅:经过,过了 ⑵竟:终于,到底
12.山门/圮于河
13.⑴你们这呰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⑵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15.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8-10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郭: ⑵去:
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⑵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8.⑴郭:外城 ⑵去:离开
9.⑴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⑵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10.人和
【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答案】16.B(A项,出名/命名;C项,方法/学问;D项,通晓、明白/贯通)
17.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海南省】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选段)
欧阳修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伛(yǔ)偻提携B.山肴(yáo)野蔌
C.射者中(zhōng)D.觥(gōng)筹交错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山间之朝暮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
⑶杂然而前陈者 ⑷弈者胜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4.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答案】Ⅰ《醉翁亭记》
11. C
12.⑴早上(早晨) ⑵香花 ⑶摆开(摆放、陈列) ⑷下棋
13.答案示例:
⑴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给分点:四时乐)
⑵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给分点:苍颜颓然)
14.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贵州省铜仁市】二、比较阅读甲乙两部分选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虚报
C.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得到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C.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D.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选自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乙文段选自课文《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B.甲文段中作者认为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义”比“生”更重要。乙文段中作者简要讲述自己的生平,意在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
C.两文段的语言特色各有不同:甲文段行文气势充沛,雄辩滔滔;乙文段质朴恳切,感人肺腑。
D.甲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段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两文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8.C;9.B;10.D
11.⑴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不丢掉罢了。⑵我在乱世中维持生存、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美名远扬。
【贵州省黔西南州】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管夷吾举于士( ) ⑵行拂乱其所为( )
⑶及其稍长 ( ) ⑷或因而抄录 ( )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14.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化作春泥更护花
C.零落成泥碾作尘D.马作的卢飞快
15.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2.⑴ 狱官 ⑵违背 ⑶等到 ⑷有时
13.⑴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⑵太夫人用荻在地上划,用(这样的方式)教(欧阳修)写字。
14.A.
15.客观因素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启示: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
【贵州省黔南州】阅读《公输》,完成16-19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于圣于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
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
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话,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巨之弟于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巨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巨,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公输盘诎 ( ) 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⑶虽杀臣,不能绝也( ) ⑷不可谓知类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然胡不已乎?
⑵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1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胡不见我于王
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9.文段划线句中,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
【答案】16.⑴“诎”通“屈”,理屈 ⑵入侵(名词作动词) ⑶即使 ⑷明白事理
17.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⑵公输盘攻城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绰绰有余。
18.B
19.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人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前后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家“非攻”“兼爱”(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主张。
【贵州省黔东南州】二、阅读文言文《口技》译文,完成后面题目。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会宾客大宴(会:宴会)B.宾客意少舒(少:稍微)
C.众妙毕备(毕:全)D.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于”与例句中的“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升序》)
1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
B.选文最后一段再次交代仅“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前面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C.选文中的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里是采用了以动写静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
D.选文描写口技表演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选文第三段“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就属于典型的侧面描写。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案】8.A;9.C;10.D
11.①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②(3分)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③(3分)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山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贵州省贵阳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⑴委而去之( )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⑶亲戚畔之( ) ⑷故君子有不战 ( )
20.翻译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1.本文开篇用两个“不如”强调了“ ① ”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借战争论述了施行 ② 的重要性。
22.下列与选文相关的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两章》中两篇选文的结构方式不同: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
B.孟子善用对比:本文把“多助”和“寡助”作对比,《鱼我所欲也》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C.本文中四个“非不”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个“莫不”(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都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
D.《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是“得道”的表现,《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是“失道”的结果。
【答案】19.⑴离开⑵限制⑶通“叛”,背叛⑷所以
20.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1.⑴人和⑵仁政
22.D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