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
短文两篇
[宋]苏轼
这两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
读陶诗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 | ![]() |
田家乐
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
|
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 | |||||||
![]() | |||||||
| |||||||
| |||||||
(选自《古典的中国》)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⑴方欲遣人求之 ( ) ⑵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
⑶昨日一牛病几死( ) ⑷用其言而效 ( )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答案】13.①方:正、刚刚;②遗:给予、赠送;③几:几乎;④效:见效、奏效。
14.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甲】陶诗对他宛如一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喜爱之深,又读的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己】如孩童得一糖果,唯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不识” 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浙江省衢州市】
纪鸮①鸣
【唐】林简言
⑴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⑵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⑶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⑵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
17.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篇目 | ① | 说理 |
《伤仲永》 | 神童才华泯灭 |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纪鸮鸣》 | 槐树被毁 | ② |
【答案】14.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 B
16 “每伺宵晦”的“每”写鴞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__。“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鴞鸣”的“辄”,写出了鴞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有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毒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17.①叙事②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浙江省丽水市】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
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
⑶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过则醉,经旬乃醒。
⑵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14.⑴通“涂”,道路。⑵气味⑶沿着,顺着。
15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⑴(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⑵(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17. “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湖南省株洲市】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衣以文绣( ) ②齐赵陪位于前(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惊而问其故。
②请以人君礼葬之。
24.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答案】22.①穿②在
23.①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②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
24⑴大哭,引起楚庄王注意。⑵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建议用君王之礼来葬马。⑶葬礼隆重到荒谬的程度,让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湖北省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客斋随笔》,有删改)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 负:依仗
C.往客金陵 客:旅居 D.则过之焉 过:责备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11.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答案】8.D(过:超过)
9.B(他没有向封常清提计策)
10.C
11.当官的以儿童游戏的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
【河北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决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②东坡亦为怆然怆然 怆然:
③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
④竟不索其直 竟:
⑵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⑶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②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⑷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⑸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答案】⑴①听到,听见②悲伤的样子③立即,马上④竟然
⑵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⑶①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
②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的住宅。
⑷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东坡还宅)
⑸示例一: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
【贵州省遵义市】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
②当之郡
③何谓无知
④故旧长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答案】19①听到②到;去③说④老朋友
20.①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给分点“故人”“知”,反问句式)②(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给分点“遗”“厚” ,省略句式)
21.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表现出杨琢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广西梧州市】课外文言文阅读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有洞东向( ) ⑵无逾此者( )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18.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 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6.⑴东:向东⑵ 逾:超过
17.过了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
18.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
【广西桂林市】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10.A
11.B
12.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广西崇左市】古文阅读
桑干枝水又①东流,长津委②水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③水,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④水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⑤水,潜跃其下。俯仰⑥水池潭,意深鱼鸟⑦水,所寡惟良木⑧水耳。
【注】①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②委:弯曲,曲折。③浦(pǔ):湖泊。④凫(fú):野鸭。⑤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⑥俯仰:代指“观望”。⑦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⑧寡:少。良木:美木。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桑干枝水又东流( ) 水至清深( )
16.短文描绘了两湖什么样的景色?
【答案】15.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至:极
16.短文描绘两湖水面开阔,水极清澈,鱼鸟繁多的景象。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