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山①记
朱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②险绝。于林薄③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④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⑤山西南缺,前揖⑥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⑦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⑧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百丈山记》节选)
【注释】①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 ②昧:昏暗。 ③林薄:草木丛生。 ④瀵(fèn)涌:喷涌。 ⑤当:正对着。 ⑥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⑦殚(dān):尽。 ⑧磴,读dèng,山路上的石台阶。
1.文中划线句下列选项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人凿石容磴/以度B.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C.乡人/凿石容磴以度D.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意思。
(1)烛( ) (2)旦( )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4.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百丈山的奇丽景观?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2:42
免费下载:《宜春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试卷
百丈山①记
朱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②险绝。于林薄③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④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⑤山西南缺,前揖⑥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⑦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⑧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百丈山记》节选)
【注释】①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 ②昧:昏暗。 ③林薄:草木丛生。 ④瀵(fèn)涌:喷涌。 ⑤当:正对着。 ⑥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⑦殚(dān):尽。 ⑧磴,读dèng,山路上的石台阶。
1.文中划线句下列选项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人凿石容磴/以度B.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C.乡人/凿石容磴以度D.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意思。
(1)烛( ) (2)旦( )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4.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百丈山的奇丽景观?
本题关键词:万丈深,山百部,山西五台山,山岳台,山卵石,挑台挑出深度,朱明门,万丈深茎叶,庐山石韦,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