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阅读

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__。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

(1)门庭若市: (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5)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__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1(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3)满一年,或“一年”;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5)跑、逃走、逃跑、出逃。

2.(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3.C

4.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①使烛邹主鸟,而之。(   ) ②罪一也。( )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

2.逃掉   这

3.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牺牲玉帛,弗敢也(增加)B.小惠未,民弗从也(同“遍",遍)

C.夫杀人以畜(使……存活)D.人主安能不士?(爱惜)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肉食鄙/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

B.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至

C.董安于侍奉侧/躬耕南阳

D.夜叩门谒曰/然得腊之以为饵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 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

6.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1. A 

2. B 

3.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

4.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思对即可) 

5.示例:(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  (4)得道。(其出其中一点即可)

6.开放性题目(能围绕文章内容阐述,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同意赵筒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选文中重点词语。

面刺寡人之者:(      )   期年:( )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 朝服衣冠,镜( )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吾与徐公美 视之 B服衣冠 皆于齐

C.门庭若 能谤讥于朝 D时时而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完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C

3、4、略

《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数言欲亡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而戍死者十六七 国不以山溪之险

C激怒其众 祭尉首        D广故数言欲   今亦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行动计划周密,结合本文段说说他们的组织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广成功地使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哪些计谋激起了士卒的愤怒?他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流传了两千多年,今天有无其现实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唐睢不辱使命》后做题。

唐睢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唐睢不辱使命  辱:辱没、辜负

B.愿终守之,弗敢易 弗:不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不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非若是也――不,不是这样的。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的人的发怒,不是士大夫阶层的发怒。

C.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睢道歉。

3、下列句子表示的语气正确的一项是(    )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岂直五百里哉       (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A.反问 反问 疑问 反问   B.疑问 反问 疑问 反问

C.反问 疑问 反问 反问   D.反问 反问 反问 疑问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安陵是秦国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秦国未能得逞。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C.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色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可见,在文明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

D.文中第四段是事情的结局,其实已没有什么斗争了,只不过是在风过气清之后,于众目睽睽之下,让秦王来请降,写法上,虚写唐雎,实写秦王。

1、D 

2、B 

3、D 

4、A

文言文阅读。

阅读《公输》选段,做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墨子解带为城( )(2)子墨子之守有余( )

(3)子墨子九之( )(4)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2、下面加点的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 于是公输盘

B.、楚王问其 彼竭我盈,克之

C.、公输子之意,不过杀臣 生,亦我所也;义,亦我所欲也。

D.、虽杀臣,不能也 往来不者,滁人游也。

3、翻译。

(1)吾知所以距吾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用“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激战之结果,用____________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5、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该段文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C

3、略

4、略

5、主要内容: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道理:要制止侵略,单靠说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

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线的词。

臣之妻臣(       )  寡人之耳者( )

王之甚矣( ) 期年之后( )

2、翻译下列句子:

燕、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分别表现了邹忌和威王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一年之后,人们想进谏却“无可进”?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略

3、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说理,讲究策略  威王:开明大度。

4、齐王根据群臣的讲谏,不断进行整顿和政治改革,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少,由此可见,只要广开言路,敢于诚恳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改正和发现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阅读《曹刿论战》后做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小惠未徧( ) 小大之狱(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填空: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请任选一题作答:

(1)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内外积累,你能举出另外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2)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略

3、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1)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抗日战争(2)取信于民,获取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意见。

不龟手之药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①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③,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释疑:①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②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③难:发难,入侵。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聚族而曰:( ) ②今一朝而技百金:( )

③客得之,以吴王:( ) ④以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3.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

1.(1)谋:商量   (2)鬻:卖 (3)说:游说  (4) 或:有的人

2.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划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

3.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意近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