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 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 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道( )
(3)故常奇之( ) (4)比行百余里(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3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
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4、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1:59
免费下载:《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Word试卷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 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 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道( )
(3)故常奇之( ) (4)比行百余里(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3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
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4、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本题关键词:千里马牌保健饮料,肝常有余,磺胺甲有噁唑,马甲子叶,马甲子根,伯乐树,有利地段,亚伯拉罕·马斯洛,罗伯特·文丘里,千里明牌千里明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