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①道:道理。②田:同“畋”,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⑤鹄(hú):天鹅。⑥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陈康肃公射( ) (2)尔敢轻吾射( )

(3) 常羊学射屠龙子朱( ) (4)王弓欲射(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 当涉猎,见往事耳

B. 尝射家圃 楚王田云梦

C. 我酌油知之 徐杓酌油沥之

D. 乃取一葫芦于地 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若欲闻射道乎?

4【甲】文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是

5. 【乙】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1. ①擅长②怎么③向④拉 

2.  C

3. ①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②  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  

4语言  动作  文章的主旨是熟能生巧,而详细地描写酌油可以更好地表现卖油翁精湛的技艺,从而为主旨的提出作铺垫。

5. ⑴就一个人来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⑵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是学习和工作的大敌。⑶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

项籍弃书捐剑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②。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不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③略:大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刘 邦 智 取 项 籍 以 力 斗 然 终 为 刘 所 败 乃 智 穷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学书不成,( ) (2)剑,一人( )

(3)不学( ) (4)又不肯学( )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4.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1. 刘 邦 智 取/ 项 籍 以 力 斗/ 然 终 为 刘 所 败/乃 智 穷 也。

2.(1)离开;放弃   (2)抵挡    (3)值得    (4)全,完毕

3. 学习文化知识没学成,放弃;学剑,又没学成。

4 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 ②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

③上怒,诘其故( ) ④上既惧又说( )

2.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太祖亟见之 B.读之竟日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赐金帛慰劳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宋太祖是个怎样的人。

1.(1)曾经   (2)慢慢地    (3)缘故     (4)同“悦”

2.C

3. 我不能控告陛下,但是自当会有史官写下这件事。

4. 宋太祖是个知错能改的人。他一开始__霸道,让忠耿的谏官付出了两颗牙齿的惨痛代价;然而他终能分辨忠奸而及时止怒,一旦明白过来就反躬自省、以赏代罚,具有有过能改的胸怀与气度,仍不失为“明君”风范,让人敬佩。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解释句中加点字。

①居右者椎髻仰面 ②左手倚一衡木

③若啸呼状 ④其人视端容寂

2、翻译句子。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1、2 略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__。

1、 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但:

(2)见往事耳 往事:

(3)蒙乃始就学 乃:

(4)恐已暮矣 暮: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C.孰若孤 孰与昧行乎

D.晋平公问于师旷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4吕蒙不愿学的理由和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1 (1)只   (2)历史  (3)于是,就   (4)迟、晚

2、D

3、(1) 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2)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4、军中多务(事务多)恐已暮矣(年纪大);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 ②沟洫(xù):沟渠。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及鲁肃过寻阳 (4)自谓可将十万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C.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D.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4. 刘羽冲因为多次失败认为是“古人欺骗了他”,请你根据(乙)文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并以刘羽冲好友的身份劝说他如何正确面对失败。

1    1.推辞  2.粗略地阅读  3.等到   4.带领(或率领)

2.C

3.(1)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2)像这样每天(说上)千百遍,只是这六个字。

17.刘羽冲失败的原因:读书的方法死板,做事不切实际,没有灵活运用前人的经验。

劝说:

羽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只是都是前人的经验,时间变化,处所环境也不一样了,怎么可以照搬书上的内容呢?书要读得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失败并不怕,要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下次你就会成功了。

项籍弃书捐剑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②。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③略:大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刘 邦 智 取 项 籍 以 力 斗 然 终 为 刘 所 败 乃 智 穷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学书不成,去( ) (2)剑,一人敌( )

(3)不足学( ) (4)又不肯竟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4.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1刘 邦 智 取/ 项 籍 以 力 斗/ 然 终 为 刘 所 败/ 乃 智 穷 也

2(1)放弃   (2)抵挡    (3)值得    (4)全,完毕

3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学剑,又没学成。

4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涉猎( ) (2)见往事( ) (3)孰若( ) (4)及(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文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1)粗略地阅读   (2)了解历史   (3)谁比得上     (4)到,等到  

2(1)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2)有才德的人分别很多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3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既表明了鲁肃爱才、敬才,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后才略的惊人长进。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A.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B.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C.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D.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谒( ) (2)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1.B

2.(1)拜访     (2)只

3.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待。

4.萧氏子看到王安石竟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5.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共创节约型社会。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有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之蔽甚矣( )

(3)臣之妻私臣 ( ) (4)时时而间进 ( )

3. 翻译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

4.(1)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5. 邹忌的讽谏有什么特点?

6.你从本文得到了什么启示?请你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1.c

2.(1)  用委婉的话劝说 (2)受蒙蔽 (3)  偏爱   (4)  偶尔

3.(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1)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5.从生活小事出发,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

6.启示:A.人贵有自知之明;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c.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意委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