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岳阳楼记》的选段,完成1~3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阡陌交通
B.乃重修岳阳楼;讲信修睦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未尝识书具
D.不以己悲;计日以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亦忧,退亦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什么人?这一句子所运用的句式,对表达作者的思想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1)滕子京被贬为巴陵的太守。
(2)进朝廷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3.“斯人”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句子运用的感叹和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了作者与“斯人”同道的理想和愿望。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1~4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 _______,歌颂古仁人___________。
1.A
2.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不因外物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l~3题。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愿:羡慕)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日:“无钱资。”师曰:“童予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童子苟有志( )
(2)不求资也( )
2.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这位书塾老师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四 知
范 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征召他)
B.当之郡,道经昌邑 (到……赴任)
C.暮夜无知者 (没有知识)
D.性公廉,不受私谒 (本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杨震所回答王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含义以及杨震品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一句话是杨震不肯为子孙开办产业以留下物质遗产的回答,请你指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这句话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答应。
3.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我和天地神灵都知道,这是不义财,受之心中有愧,良心不安。表现了杨震廉洁高尚的人格。
4.说明杨震看重名节,把高尚清正的人品看得比物质遗产更为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l~4题。
于是余有叹①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②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③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④之亦不能至也。
[注]①叹:感叹。②夷:平坦。③求:探求。④相:帮助,扶持。
阅读提示:本文段节选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本段是作者对自己和大多数游客在游览完褒禅山平坦的前洞之后,未能坚持游览完褒禅山的后洞,没有见到后洞奇险而瑰丽的景色而抒发的感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往往有得( )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2.用“/”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画横线的句子。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学习或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谈谈你对作者“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一哲理的认识。(提示:可从正、反面谈认识、发议论,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得:心得、体会。
(2)非常:不寻常。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平坦而又路近(的风景),那么游览的人就众多;险要而又遥远(的风景),那么到达的人就少。
4.示例:(1)世间往往畏难者多,所以成功者少;只有不怕艰难困苦,才能登上胜利的顶峰。例如在学习上,只要专心致志,敢于并善于攻克学习的难关,就一定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只要围绕“险以远,则至者少”这一主题议论,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前人之述备矣 备: _________
(2)百废具兴 具: _________
(3)薄暮冥冥 薄: _________
(4)锦鳞游泳 锦鳞: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先天下之忧而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本文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具体指的是什么? (2)文章结尾“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备:详尽
(2)具:通“俱”,全,皆。
(3)薄:迫近
(4)锦鳞:美丽的鱼
2.C
3.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4.(1)因览物而悲,因览物而喜
(2)既写出了作者在政治上曲高和寡的孤独感,也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
士人之常
殷仲堪既为荆州守,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②,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⑤。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水俭:因洪涝而庄稼歉收。②五碗盘:每套由一个圆形托盘及盛放于其中的五只小碗组成,故名。③率物:为人表率。物,人。④豁:抛弃。⑤易:改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拾以啖之 辄:就
B.每语子弟云 语:语言
C.殷仲堪既为荆州守 为:担任
D.尔曹其存之 存:记住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殷仲堪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译文: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登上高枝,就丢掉他的根本(本质)呢!
3.珍爱粮食 真诚质朴 严格自律 不忘根本(答对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1~3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免冠徒跣 ②徒以有先生也
B.①臣未尝闻也 ②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C.①怀怒未发 ②野芳发而幽香
D.①夫韩、魏灭亡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2.选文中,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请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唐雎回应秦王的言行看,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秦王用战争进行恐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以使唐雎屈服。
3.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机智、镇定、果断。(答对三个方面即给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1~2题。
曲突徙薪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汉书》)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旬。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2.(1)不久,家里(主人家的房子)果然着火了,邻居一起救火,幸而把火扑灭了。
(2)(救火时)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4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风烟俱净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文中写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中的词)。由文中画线句你会联想到《三峡》中的哪句话?
4.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俱:全、都; 反:通 “返”。
2.(树)都争着向高处生长,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许许多多(无数)的山峰。
3.缥碧;急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