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公输》(节选),回答1-4题。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氅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2)子墨子九距之( )
(3)楚王问其故( )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荆之地 / 水陆草木之花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知所以距子矣 / 所以动心忍性
D.子墨子解带为城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翻译句子。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 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1.(1)虽是这样(2)同“拒”,抵御(3)缘故,原因(4)入侵
2.B
3.(1)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质)的。
(2)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
4.D
阅读《鱼我所欲也》这篇文言文,完成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下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得到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D.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B.得我欤:感激我的恩德吗?
C.行道之人:路上的行人
D.万钟则不辨辨义而受之: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
3、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甚矣,汝之不惠
C.策之不以其道
D.浑沌待之甚善
4、下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先用举例论证,从正面确立中心论点,再用假设推理,从反面强调。
B.第二段是举例论证,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
C.第三段先用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接着又用排比,把“向”和“今”进行对比。
D.《孟子》说理透辟,论证雄辩,气势恢宏,语言流畅。
1、A 2、C 3、B 4、A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弯腰)B.猥自枉屈 (屈尊就卑)
C.恐托付不效(没有效果)C.至于斟酌损益(增减、兴革)
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B.庶竭驽钝: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
C.临崩寄臣以大事: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D.夙夜忧叹:整夜地忧虑叹息。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伤先帝之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苛政猛于虎也
D.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
4.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即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
B.选文第一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为“出师”作铺垫,引出下文。
C.选文第二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其中“报先帝”呼应前文“三顾茅庐”和“临崩寄臣以大事”二事,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感情。
D.选文两段文字,字字句句都蕴含着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
1—4 A D B A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甲)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乙)文作者是 ,他们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请补写出文中的横线上空缺的句子。
① ②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杂然而前陈者 (4)树林阴翳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处无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试简要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欧阳修
2、泉香而酒洌 颓然乎其间者
3、(1)考虑,想到 (2)一起,共同 (3)摆开,摆放(4)遮盖
4、(1)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2)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5、“积水空明”以水喻月,写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以藻、荇喻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总之,作者用凝练的笔墨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6、(甲)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都包含其中。(乙)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先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C.皆朝于齐 朝:朝见D.能谤议于市朝 谤:诽谤
2.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组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B.见渔人,乃大惊
C.甚矣,汝之不惠
D.于是入朝见威王
4.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邹忌是个爱美之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
B.邹忌能从与徐公比美的事中发现与人比没好处。
C.邹忌从切身感受讽喻齐王,齐王虚心纳谏。
D.齐王听从邹忌的讽谏后,两年后达到内政修明。
5.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 | 2 | 3 | 4 |
D | B | C | C |
5.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
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④,攻狄不能,垒于梧丘⑤”。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编蒉⑥,立则丈插⑦,为士卒倡:“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云白尚矣⑧,归于何党⑨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⑩之奉,西有淄上之虞⑾,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⑿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⒀之也。”明日,乃厉气循⒁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枹鼓之⒂,狄人乃下。(《战国策·齐策》)
①田单:齐国名将。 ②狄:本为齐邑,为北方少数民族所据。 ③鲁仲子;即鲁仲连,齐国高士。 ④颐:面颊,腮。⑤梧丘:近狄之齐地。⑥蒉:kuŒ草织的盛物器具。 ⑦丈插:同“杖锸”,手持挖土工具。⑧云白:魂魄的简写。“尚”通“丧” ⑨党:处所。 ⑩夜邑:即掖邑,齐地名。⑾虞:通“娱”。 ⑿淄渑:淄水和渑水两河。 ⒀志:知道、了解。 ⒁厉气循城:“厉”通“励”“循”通“巡”。 ⒂枹:f’鼓槌。
1、这篇文章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选出“于”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垒于梧丘B.立于矢石之所C.归于何党矣D.今有人于此
3、与“汝之不惠”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乃援枹鼓之B.将军有死之心
C.将军之在即墨D.辍耕之垄上
4、指出各句中“而”的意义及用法
⑴攻狄而不下( ) ⑵挥泣奋臂而欲战( )
⑶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⑷黑质而白章( )
5、解释以下各句中的“所以”
⑴此臣所以报先帝( ) ⑵所以动心忍性( )
⑶此所以破燕也( ) ⑷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6、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文
①遂攻狄,三月而不下之也
②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7、请补出下列各句的省略成分
⑴上车弗谢而去
⑵乃厉气循城
8、田单起初三月不能下狄城,后来仅用一天就攻克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如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引用 对比 比喻 对偶或夸张
2、c
3、c
4、①表转折②表修饰③表承接④表并列
5、①②用来 ;③④……的原因
6、①于是就攻打狄城,打了三个月却没有攻克下来。
②田单的心思,先生知道得一清二楚。
7、①(田单)上车弗谢(鲁仲子)而去。 ②(田单)乃厉气循城。
8、开始有生之乐,无死之心;后来有死之心,无生之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三峡》,回答1—4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阙 襄
2.翻译下列语句。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阙:通“缺” 襄:上
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1.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B
3.A
4.莲:香远益清 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5.洁身自好 高洁 (意思接近即可)
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1~4题
【甲】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也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智子疑邻 智:聪明,“以……为聪明”
B.死者十九 十九:一十九
C.天雨墙坏 雨:下雨
D.人皆吊之 吊:慰问,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将有盗 将胡骏马而归B.以跛之故 马无故亡而入胡
C.果大亡其财 马无故亡而入胡D.宋有富人 家富良马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选文【乙】是一则民间故事,其蕴含的道理是祸与福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B.选文【甲】的寓意是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C.选文【乙】概括而得的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D.选文【甲】中宋人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其原因是宋人与儿子的关系自然比与他邻居的关系要亲近。既然要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4.把下面课内文言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①
②
1.B 2.B 3.A
4.①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②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了解)千里马啊!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1、2题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于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1.把课外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于宅旁,猝闻号声。
②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1.①有一个买枪归来的邻居,晚上在他的房子旁边用枪试射,突然听到哭叫的声音。②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
2.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