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诲女知之乎 ( )通( )释义: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释义:

4、选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学而不思则罔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十则》给你启迪最大的是哪句,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说 :  愉快      省:反省    信 :诚信    是:这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女 )通(汝 )释义: 你 ; (知 )通( 智)释义:聪明才智

4、C 

5、略

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二人弈( ) ②非也( )

2、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1、①诲(教导、教诲)          ②然(这样 )

2、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亦不其姓字( ) (2)每有意( )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的译文: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我的介绍:

1.(l)知道; (2)体会、领会。

2.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如关键词语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3.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3)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4)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3)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4)开阔的胸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无与为乐者:想到 与步于中庭:一起 庭下如积水明:什么东西也没有

B.可爱者甚:多 亭亭净:同“直”,笔直 清涟而不妖 :洗涤

C.不可玩:庄重而不亲近 月色入:窗户 出淤泥而不:污秽

D.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自李来:唐朝 但少人:清闲的人

2.翻译句子: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甲文借助于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气节,同时,文章还借助于牡丹,对____的思想进行了讽喻,另外,文中还涉及到了菊,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世的精神情怀与人生境界。甲文中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____;乙文中体现这一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面对自然界的风花雪月,两文的作者均表现了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甲文作者在文中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在文中的表现是______。

1.D

2.竹柏的影子映在地上,如同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一样。

3.追求富贵;借助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逸情怀从正面烘托自己 “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傲岸;幽美娴静(空灵优美)。

4.予独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用排比句.短句如数家珍般的列举莲的佳处,突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尽管“解衣欲睡”,见美景而“欣然起行”,邀友同行赏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字,完成1—5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请你把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词。

霪雨霏霏__________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

③不物喜_________ ④斯人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人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述,控告。

4.翻译下面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5.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答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答案:①连绵不断的雨   ②时而飞翔,时而休息    ③因    ④没有

3.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同时含蓄地劝慰遭受贬谪、心怀愤慨的藤子京,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先有后乐。

4.答案: 我的职业是治疗背驼,只管把人医直,那管人的死活!

5.答案示例:做事要有责任感,特别是对事物的本质(实质)负责任。(或遇事要多分析,不能盲从。或遇事要多思考,不能盲从)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1―6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选自《 》,作者 朝代 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惟吾德 (2)有仙则

(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丁

(5)无案牍

3.从修辞上看,下面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解释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是一年春好(时) 香远清(更) 结庐在人境(人世间)

B.山日夕佳(气象.景色) 驴不怒(胜利) 群响绝(全)

C.有龙则(灵活) 问君何能(这样) 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远超过)

D.谈笑有鸿儒(大) 清涟而不妖(洗涤) 半卷红旗易水(面临.对着)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6.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陋室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1.《全唐文》   刘禹锡    唐朝   哲学家

2.(1)馨:散步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名:闻名.出名

(3)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4)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5)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3.D

4.A

5.(1)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有什么简陋的呢?

6.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陋室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中也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阅读选文,完成1—5题

有人于太行之北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对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对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对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 奚:疑问词,为什么。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南其辕而北其 者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其驾。( )

(2)我之楚。( )

(3)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也。 ( )

(4)吾多。 ( )

3.解释下面的句子。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

5.现在成语“南辕北辙”用来比喻

1.辙:zhé      御:yù

2.持:驾驶(用手紧握)

欲:想要

辙: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用:路费.盘缠

3.(1)马尽管好,可是这不是去楚地的路啊。

(2)这几样越好,反而使你离楚地越远。

4.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

5.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守巴陵郡 (2) 暮冥冥

(3)长烟空 (4)此则岳阳楼之大

(5)去怀乡 (6)古仁人之

3.翻译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古仁人”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请举出你知道的有这样品质和胸怀的人,并作简要说明。

1.范仲淹 希文 文正  政治家  文学家  《范文正公集》

2.(1)特指贬官或流放(2)迫近(3)全.都(4)景象(5)国度 (6)思想感情

3.(1)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融入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了极点。

4.略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性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①萧然: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如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欲其林: (2)便还家:

(3)大惊: (4)无论魏晋:

(5)颖脱不 (6)亦雅咏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社会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5.____和____多次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指出现阶段政府任务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请结合(甲)段文字,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和谐美好社会是什么样的?

1.尽,直到尽头;同邀,邀请;竟然;不要说;羁绊;停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田间小路交错相同,彼此能听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弹出美妙的音乐呢!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人人平等、安居乐业、热情淳朴等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