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第1—5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天 下 苦 秦 久 矣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 ( )

(2)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下列句子中与“上使外将兵”句式结构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B.吴广以为然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士卒多为用者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才能成就了他?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1.天 下 / 苦  秦  久  矣  

2.(1)( 逃跑 )   (2)( 去、到 )

3.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4、(C)

5、(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2)做事周密细致

(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诲女知之乎 ( )通( )释义: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释义:

4、选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学而不思则罔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十则》给你启迪最大的是哪句,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说 :  愉快      省:反省    信 :诚信    是:这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女 )通(汝 )释义: 你 ; (知 )通( 智)释义:聪明才智

4、C 

5、略

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二人弈( ) ②非也( )

2、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1、①诲(教导、教诲)          ②然(这样 )

2、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亦不其姓字( ) (2)每有意( )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的译文: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我的介绍:

1.(l)知道; (2)体会、领会。

2.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如关键词语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3.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3)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4)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3)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4)开阔的胸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无与为乐者:想到 与步于中庭:一起 庭下如积水明:什么东西也没有

B.可爱者甚:多 亭亭净:同“直”,笔直 清涟而不妖 :洗涤

C.不可玩:庄重而不亲近 月色入:窗户 出淤泥而不:污秽

D.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自李来:唐朝 但少人:清闲的人

2.翻译句子: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甲文借助于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气节,同时,文章还借助于牡丹,对____的思想进行了讽喻,另外,文中还涉及到了菊,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世的精神情怀与人生境界。甲文中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____;乙文中体现这一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面对自然界的风花雪月,两文的作者均表现了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甲文作者在文中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在文中的表现是______。

1.D

2.竹柏的影子映在地上,如同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一样。

3.追求富贵;借助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逸情怀从正面烘托自己 “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傲岸;幽美娴静(空灵优美)。

4.予独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用排比句.短句如数家珍般的列举莲的佳处,突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尽管“解衣欲睡”,见美景而“欣然起行”,邀友同行赏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字,完成1—5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请你把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词。

霪雨霏霏__________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

③不物喜_________ ④斯人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人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述,控告。

4.翻译下面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5.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答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答案:①连绵不断的雨   ②时而飞翔,时而休息    ③因    ④没有

3.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同时含蓄地劝慰遭受贬谪、心怀愤慨的藤子京,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先有后乐。

4.答案: 我的职业是治疗背驼,只管把人医直,那管人的死活!

5.答案示例:做事要有责任感,特别是对事物的本质(实质)负责任。(或遇事要多分析,不能盲从。或遇事要多思考,不能盲从)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1―6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选自《 》,作者 朝代 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惟吾德 (2)有仙则

(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丁

(5)无案牍

3.从修辞上看,下面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解释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是一年春好(时) 香远清(更) 结庐在人境(人世间)

B.山日夕佳(气象.景色) 驴不怒(胜利) 群响绝(全)

C.有龙则(灵活) 问君何能(这样) 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远超过)

D.谈笑有鸿儒(大) 清涟而不妖(洗涤) 半卷红旗易水(面临.对着)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6.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陋室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1.《全唐文》   刘禹锡    唐朝   哲学家

2.(1)馨:散步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名:闻名.出名

(3)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4)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5)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3.D

4.A

5.(1)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有什么简陋的呢?

6.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陋室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中也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阅读选文,完成1—5题

有人于太行之北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对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对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对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 奚:疑问词,为什么。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南其辕而北其 者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其驾。( )

(2)我之楚。( )

(3)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也。 ( )

(4)吾多。 ( )

3.解释下面的句子。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

5.现在成语“南辕北辙”用来比喻

1.辙:zhé      御:yù

2.持:驾驶(用手紧握)

欲:想要

辙: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用:路费.盘缠

3.(1)马尽管好,可是这不是去楚地的路啊。

(2)这几样越好,反而使你离楚地越远。

4.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

5.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守巴陵郡 (2) 暮冥冥

(3)长烟空 (4)此则岳阳楼之大

(5)去怀乡 (6)古仁人之

3.翻译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古仁人”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请举出你知道的有这样品质和胸怀的人,并作简要说明。

1.范仲淹 希文 文正  政治家  文学家  《范文正公集》

2.(1)特指贬官或流放(2)迫近(3)全.都(4)景象(5)国度 (6)思想感情

3.(1)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融入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了极点。

4.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