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出淤泥不染: 不枝: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1.却(可是,但是);长枝蔓

2.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4.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阅读《<论语>十则》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亦乎 ( )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习乎 ( ) ④人不知而不( )

⑤是也 ( ) ⑥恕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在括号中应填上的内容是( )。

1.①“悦”的古字,愉快②强毅③老师传授的知识④生气,发怒⑤通“智”⑥大概,也许

2、3略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③三臣于草庐之中 以后事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三处)

若 嗣 子 可 辅 辅 之 如 其 不 才 君 可 自 取

4.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一下诸葛亮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

1.①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 ④属(委托,交付。)

2.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3.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4.答案应围绕忠诚来谈的,同时还要结合文段中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如不结合课文扣一半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遮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天大雨 ( ) (2)为天下 ( )

(3)皆当行 ( ) (4)死国可乎 ( )

2.翻译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

3.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起义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

1.(1)恰逢   (2)通倡,倡导    (3)编次    (4)为国事而死

2.现在如果把我们这些人假装自称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3.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时期,时期,法皆斩。会起义,因为戌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仅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残暴的秦朝的统治存在,就有起义的必然性。(或不会起义。在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因为惧于秦朝统治的残暴,没有导火线不会起义。)开放性试题,能答出主要题意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盲子涸溪 (2)视此哉!

2.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法?

3.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不少于两条)

1.(1)取道,过(或走)   (2)醒悟,反省

2.叙议结合

3.(1)要勇取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2)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3)不要固执己见,要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文言文阅读语段。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天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1)项为之( )

(2)喷以烟( )

(3)出神( )

2.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中。

3.在文中空白处填出原文。

4.《童趣》一文的作者,选自《 》,用4个字概括第三段文字:

5.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

1.(1)强,同“僵”,僵硬(2)徐,慢慢(3)方,正

2.(1)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2)夏天蚊子的叫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把它比作一群白鹤在空中飞舞。

3.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4.作者,沈复;选自《浮生六记》;鞭逐蛤蟆。

5.观蚊成鹤;要保持童真童趣,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想象和联想。

阅读《晏子使楚》选文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盔乎7”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令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益,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今来 方: ②吏缚一人王 诣:

其来也 为: ④以缚刃,力上下,得绝 背:

刃道上 植: ⑥为牛酒饭食 具:

2.翻译下面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童区伺其睡。

(3)状河伯留客之久。

3.《晏子使楚》一文记叙了___________,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

4.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5.回顾全文内容对晏子的外交语言进行简要评价。

1.(1)将要         (2)到……去            (3)于、在

(4)背对着         (5)立                       (6)备办

2.(1)圣人是不能与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2)童区偷偷地看着他睡着了。

(3)看样子河神留客很久。

3.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晏子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

4.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5.注意把握分寸,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语气委婉,但义正辞严又不卑不亢的维护了国家尊严。

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 拟: (2)以喷烟 徐:

(3)元方入门不 顾: (4)思而不学则 殆:

(5)见贤思 齐: (6)怡然自得 怡然: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项为之强。 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

(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 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1)相比                              (2)慢慢地                       (3)回头看

(4)疑惑                                 (5)相同                          (6)安适、愉快的样子

2.(1)强     僵                         (2)知         智                  (3)不         否

3.(1)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答案有道理即可)

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7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旧知其如此 亲: (2)造饮尽 辄:

(3)窥告忘 反: (4)食之不能尽其 材:

(5)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6)执策而之 临:

2.翻译下面句子。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五柳先生常著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五柳先生好读书表现在哪儿?(用原文回答)

5.文章引用黔娄之妻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1.(1)亲戚                       (2)就                       (3)通“返”

(4)通“才”                (5)等待                   (6)面对

2.(1)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的。

(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一方面将此话与前面“不慕荣利”相呼应,一方面再次点出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课内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文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 ) (2)互相( )邈

2.下面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 百叫无B.急甚箭 素绿潭

C.猛浪若御风D.风烟生寒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1.(1)表示大约的数量(2)向高处伸展

2.A

3.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4.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沽志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