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1.抄书 治水失败(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
2.(1)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 (2)跑 (3)率领(或“带领”) (4)适逢,正赶上(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
3.(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评分说明:翻译通顺、完整,大意对即可。)
4.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6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予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畀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加点词。
(1)百废具兴( ) (2)去国怀乡( )
(3)春和景明( ) (4)不以物喜( )
2.翻译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用原文填空。
(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叙事,目的在于歌颂滕子京的功绩。
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写了登楼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
D.与“进亦忧”照应的语句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6.岳阳楼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之一,请根据文章内容为岳阳楼写一则简介。
1.(1)通“俱”,全,皆。(2)离开(3)日光(4)因为
2.(1)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1)唐贤今人诗赋(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C
5.可理解为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已的高尚品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自身实际谈,内容积极向上即可)
6.示例: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处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读阅读材料,完成第1—7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羡?”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l;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羌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涑》选自__________,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出自于选文第③段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2.朗读下列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________
(2)朝服衣冠 服___________________
(3)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卡片积累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请从选段中找出例句,或为例句中加点词释义,将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虚词积累卡片 编号:008 | ||
词语 | 例句 | 意思 |
于 | ① | 到 |
② | 比 | |
受地于先王 | ③ | |
其一犬坐于前 | ④ |
5.“忌不自信”这个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语序会发生变化。下列语句与此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人恒过然后能改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将本文与《出师表》比较,邹忌劝谏君主齐王的意图与诸葛亮向君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中相同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但从劝谏的方式看,诸葛亮采用直言进谏,邹忌则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战国策·齐策一》 引出下文 门庭若市
2.C
3.(1)偏爱 (2)穿戴 (3)听说,听闻 (4)间断,间隔
4.(1)皆朝于齐(2)皆以美于徐公 (3)从 (4)在
5.B
6.广开言路 借事寓理,委婉相劝。
7.(1)朝中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错误的人可得到上等奖赏。
(2)几年之后,虽然有想要进言的人,但是没有什么可进言的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 |||
词 | 序号 | 例句 | 词义 |
亡 | ①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
②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
③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1)“亡”通无,没有 (2)灭亡(3)逃跑
2.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3.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锦石滩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注释: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1.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可五六里 可:大约。
B.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 类:种类。
C.殊觉平常 殊:尤其。
D.亦易得不重之耳 重:珍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因没有邀请外祖父一同去游锦石滩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随后登滩共游时的情形仍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
D.作者游锦石滩如同渔人探访桃花源,都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__现实的憎恨。
1.C 2.B 3.D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3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连月不开
(2)忧谗畏讥
(3)沙鸥翔集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微斯人,吾谁与归?
3.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1.(1)放晴 (2)说别人坏话(说坏话) (3)鸟停息在树上(栖息) (4)朝廷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要求从“旷达胸怀”和“崇高抱负”两方面回答)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3小题。
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终不扬其过也。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1.(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
2.(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意对即可)
3.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阅读古诗文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1.(1)适逢,恰巧遇到(2)“唱”通“倡”,首发
2.C
3.同样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
4.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阅读古诗文
能言之鸭
陆龟蒙1才名播海内,居吴中,然性浮薄。时有内官2,经长洲,于水滨见一花鸭,弹之而毙。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表章,告内官曰:“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杀之?”乃将表示之。内官惊而且惭,酬之银盏。临行询之,竟解何言语。陆曰“教来数载,能自呼其名尔!”
【注释】①陆龟蒙:晚唐诗人。②内官:宦官。
1.《古汉语词典》中“修”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乃乘小舟,修表章”中的“修”最恰当的解释是
A.修饰B.整治C.书写D.学习
2.文中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就做了这样的表示。B.于是拿表章给内官看。
C.就表示一下态度。D.于是表示要上告。
3.“内官惊而且惭”,其中“惊”“惭”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内官是怎样的人?
1.C
2.B
3.“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内官是个惧上欺下之人(愚蠢的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