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睢不辱使命》后做题。
唐睢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唐睢不辱使命 辱:辱没、辜负
B.愿终守之,弗敢易 弗:不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不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非若是也――不,不是这样的。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的人的发怒,不是士大夫阶层的发怒。
C.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睢道歉。
3、下列句子表示的语气正确的一项是( )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岂直五百里哉 (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A.反问 反问 疑问 反问 B.疑问 反问 疑问 反问
C.反问 疑问 反问 反问 D.反问 反问 反问 疑问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安陵是秦国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秦国未能得逞。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C.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色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可见,在文明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
D.文中第四段是事情的结局,其实已没有什么斗争了,只不过是在风过气清之后,于众目睽睽之下,让秦王来请降,写法上,虚写唐雎,实写秦王。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18:33
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综合模拟试题7含答案》Word试卷
阅读《唐睢不辱使命》后做题。
唐睢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唐睢不辱使命 辱:辱没、辜负
B.愿终守之,弗敢易 弗:不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不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非若是也――不,不是这样的。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的人的发怒,不是士大夫阶层的发怒。
C.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睢道歉。
3、下列句子表示的语气正确的一项是( )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岂直五百里哉 (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A.反问 反问 疑问 反问 B.疑问 反问 疑问 反问
C.反问 疑问 反问 反问 D.反问 反问 反问 疑问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安陵是秦国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秦国未能得逞。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C.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色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可见,在文明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
D.文中第四段是事情的结局,其实已没有什么斗争了,只不过是在风过气清之后,于众目睽睽之下,让秦王来请降,写法上,虚写唐雎,实写秦王。
本题关键词:使君子,使君子根,使君子叶,使君子仁,使君子散,使药,相使,安全使用证,使用费,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