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做1—3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如此 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 ① 像 ② 这 (2)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3、要点:开阔的胸怀。

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1-3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然不动 ⑵斗折行 ⑶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个结论的。

1.答案:⑴静止;⑵像蛇一样;⑶因为,由于。

2.答案:⑴(树枝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长短不齐,随风飘动。

         ⑵使人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寂静幽深,十分忧伤。

3.答案:⑴位置偏僻。⑵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⑶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1—3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①省:音xǐnɡ,明白。 ②落落:堆集的样子。③素蟫:指书里的白色的蠹虫。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无从书以观/家贫难

B.以人多以书假余/其切如

C.故有所览省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醉翁亭记》)

D.假借于藏书之家/先帝在时,与臣论此事(《出师表》)

2.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具体说一说[甲][乙]两文的作者幼时分别是怎么读书的?

1.D 

2.(1)抄完后,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2)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3.[甲]文作者刻苦抄书,按期归还,得以“遍观群书”;[乙]文作者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字没有表达否定意思的一项是

A.使人之所恶甚于死者

B.贤者能丧耳

C.行道之人

D.此之谓其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结尾句中的“本心”指什么。

1.D

2.⑴因此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⑵(如果)高位厚禄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勇于“舍生取义”的精神(天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如外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作者认为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幸福美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全,都;与世隔绝的地方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3.因为他们生活在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社会里。

阅读下面一段课外文言文,回答(1)—(3)题。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 ②恶:读wū,怎么。

(1)请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帝密使人侦视B.濂以实对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政通人和,百废

C.召问群臣臧否D.帝问其

肉食者鄙,又何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请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3)宋濂说“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3)我不与不善者交朋友。言之有理即可。

请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1~4题目。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传金柝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诗句的大意。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四段的内容。

4.从结尾两段画线句子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1.①只         ②北方

2.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雌雄两兔一直并排跑,怎么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3.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4.妩媚娇美(热爱生活、非常爱美)、机敏活泼(聪明风趣)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屠户吹狼

蒲松龄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吹豕之法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3.你认为选文中的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1.用

2.一个屠户在傍晚走路,被狼追逼。

3.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3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曹刿请

(2)小信未,神弗福也

(3)彼竭我,故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夫战,勇气也。

3.本文所加题目为“曹刿论战”,请从“论战”的角度概括三段大意。

①第一段,曹刿论:

②第二段,曹刿论:

③第三段,曹刿论:

1.答案:(1)拜见 (2)受到……的信任     (3)充满,这里只士气旺盛。

2.答案:(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2)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 3)作战,(是靠)勇气的。

3.答案:①战争取胜的条件,②作战有利的时机,③战争取胜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视之 孰:____________

欲言,无可进者      虽: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邹忌能够成功劝谏的原因有哪些?

1.孰:仔细   虽:即使

2.①我和城北徐公谁美?  ②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3.忠君爱国、善于思考,善于讽谏,遇到明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