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3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至舍 同舍生皆被绮绣
B.烨然若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D.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略无慕艳意 翻译: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末句提到的“勤且艰”的“艰”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1.答案:D
2.答案:
(1)(我)毫无羡慕的意思。或:(我)一点也不羡慕。
(2)(我)不觉得(或:不认为)吃的穿的不如人。
3.答案要点:“艰”表现在:我从师求学的时候,①冒着严寒(恶劣的天气)、②行走在深山巨谷中(长途跋涉),③足肤冻裂了,四肢冻僵了(身体受冻);④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而且吃的不好(饮食差、吃不饱);穿着破旧的衣服(衣服破旧)。
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1—3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甲:
乙:
3、(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
1、(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
2、(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做1—3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 ① 像 ② 这 (2)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3、要点:开阔的胸怀。
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1-3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佁然不动 ⑵斗折蛇行 ⑶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个结论的。
1.答案:⑴静止;⑵像蛇一样;⑶因为,由于。
2.答案:⑴(树枝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长短不齐,随风飘动。
⑵使人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寂静幽深,十分忧伤。
3.答案:⑴位置偏僻。⑵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⑶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1—3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①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②大满,素蟫③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①省:音xǐnɡ,明白。 ②落落:堆集的样子。③素蟫:指书里的白色的蠹虫。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家贫难致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其切如是
C.故有所览辄省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辙醉(《醉翁亭记》)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
2.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具体说一说[甲][乙]两文的作者幼时分别是怎么读书的?
1.D
2.(1)抄完后,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2)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3.[甲]文作者刻苦抄书,按期归还,得以“遍观群书”;[乙]文作者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字没有表达否定意思的一项是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B.贤者能勿丧耳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结尾句中的“本心”指什么。
1.D
2.⑴因此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⑵(如果)高位厚禄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勇于“舍生取义”的精神(天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悉如外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作者认为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幸福美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全,都;与世隔绝的地方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3.因为他们生活在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社会里。
阅读下面一段课外文言文,回答(1)—(3)题。
宋濂①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②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 ②恶:读wū,怎么。
(1)请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帝密使人侦视B.濂具以实对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间召问群臣臧否D.帝问其故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请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3)宋濂说“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3)我不与不善者交朋友。言之有理即可。
请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1~4题目。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朔气传金柝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诗句的大意。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四段的内容。
4.从结尾两段画线句子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1.①只 ②北方
2.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雌雄两兔一直并排跑,怎么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3.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4.妩媚娇美(热爱生活、非常爱美)、机敏活泼(聪明风趣)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屠户吹狼
蒲松龄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以吹豕之法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3.你认为选文中的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1.用
2.一个屠户在傍晚走路,被狼追逼。
3.沉着冷静、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