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字。

(1)我欲楚:

(2)此数者愈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之:到……去         (2)善:好

2.即使你的马很好,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啊。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办事情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只要方向道路对头,就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相反地,如果方向道路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就会转变为不利因素,起到相反的作用。

阅读《晏子仆御》选段,完成1—5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指车夫)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为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1、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当车夫的妻子“从门间而窥”时,映入她眼帘的是两个形象;她做车夫的丈夫“ ”;而贵为齐相的晏子却“ ”。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其夫为相御”中的“御”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之妻从门间而窥B.乃为人仆

C.以实对D.晏子仆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御之妻从门间而(偷看)B.其夫为御(相国,宰相)

C.拥大盖,驷马(鞭子)D.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的样子)

4、解释下面句中的“其”字

(1)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

(2)其夫为相御 ( )

(3)其妻请去 ( )

5、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领悟到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为得也。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B

3、C

4、(1)晏子的(2)她的(3)车夫的

5、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指出别人的缺点要讲究方法;对勇于改过的人可以重用,借他人威风来炫耀自己不可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得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馓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枣世。

乙文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这两则小故事选自于 ,作者

2.这两则小故事塑造了两位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形象,分别是《咏雪》中的和《陈太丘与友期》中的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下车之 ③陈太丘与友

4.翻译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甲文中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7.读乙文回答: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世说新语》或《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

2、谢道韫元方

3、家庭聚会拉约定

4、①差不多可以跟空中撒盐相比。②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5、B

6、“柳絮因风起”更好     一是因为它更符合“白雪纷纷”的现实,二是它意境美。

7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方面友人都站不住脚,所以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的“之”与现代汉语中的“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乱耳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有D.水陆草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说说本文引用孔子语来结束全文的好处。

4.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1、D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引用孔子的话作结,暗示说明自己是君子,因此陋室不陋,显得立意高远,从而起到了收束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4、—个人应该做个品德高尚的人,追求高雅的情调,不要一味地贪图富贵名利,为世俗所累。(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相量、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诛日:“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①相:辅佐。②上卿:古代最高的官衔。③其:表推测,“也许,大概”的意思。④爱:吝啬。⑤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 父 兄 之 食 粗 而 衣 恶 者 犹 多 矣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临”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

把酒风 临: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先天下之忧

②人之父兄食粗衣恶,我美妾与马

B.①有心旷神怡

②入无法家拂士

C.①或异二者

②无衣帛

D.①处江湖之远则忧

②安陵君许寡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5.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6.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1.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

2.面对;成语示例:如临大敌     临危不惧   临危制变   临危授(受)命   居高临下

3.C

4.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人水中的玉璧。(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摘抄无误且没有错别字方可得分)

6.示例: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季文子身为国相,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5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得遍现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②葛:夏天穿的衣服。③天质:天资。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理 ②黑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 ②余人各复延其家

C.①凡所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开张圣听

D.①不必余之手录 ②皆罢去归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得遍观群书 ②宅边有五柳树,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太学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D.①不必若余手录 ②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此文是宋濂“加冠”时所写。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中的第一个“质”是“询问”的意思,第二个“质”是“质地、底子”的意思;B项中的第一个“至”是“周到”的意思,第二个“至”是“到”的意思;D项中的第一个“若”是“像”的意思,第二个“若”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的意思。C项中的两个“宜”都是“应该、应当”的意思。

2.A【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的第一个“以”与“是”连用,“因此”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靠”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因”都是“因此”的意思。C项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D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用译出。

3.A【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用直选与排除相结合的方法做出。作者在写作本文时,已经告老还乡。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加冠”时的学习情况,并非本文是作者“加冠”时所写,故A项错误。

4.(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意思对即可)

5.答案要点:勤奋刻苦,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虚心好问,专心致志。

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乙)现在大学生们在大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1—5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怡然不动,傲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头 许:

其境过清 以:

③夏水陵 襄:

④清荣茂 峻: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甲乙两文皆是优美的写景抒情的美文,但同中有异,由于作者当时的心态、处境、思想不同,所抒写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请回答两文的异同点:

①描写的相同景致

②抒写的不同思想感情

5.柳宗元笔下美丽的小石潭和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景色宜人,引人入胜。为了发展旅游事业,你做点贡献吧。(下面的两项工作你任意选择一项即可。)

①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

②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小石潭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小石潭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1.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许{左右,表估计  以:因为  襄:上  峻:山高。 

3.①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②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么快。

4.①描写了水,水很清澈。②甲 柳宗元面对清澈的水流,流露出的是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乙 郦道元描绘的是一幅山水画卷,展示的是对青山秀水的喜爱之情。

5.做到简洁连贯、生动优美,让游客听到后心情舒畅,游兴大增。参考答案示例:①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消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多情的三峡风光,欢迎各位常游此地。②小石潭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3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至生皆被绮绣

B.烨然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

C.戴朱缨宝饰帽 腰白玉

D.衾拥覆 中有足乐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略无慕艳意 翻译: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末句提到的“勤且艰”的“艰”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1.答案:D

2.答案:

(1)(我)毫无羡慕的意思。或:(我)一点也不羡慕。

(2)(我)不觉得(或:不认为)吃的穿的不如人。

3.答案要点:“艰”表现在:我从师求学的时候,①冒着严寒(恶劣的天气)、②行走在深山巨谷中(长途跋涉),③足肤冻裂了,四肢冻僵了(身体受冻);④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而且吃的不好(饮食差、吃不饱);穿着破旧的衣服(衣服破旧)。

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1—3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立有 ②臣是以无请

③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甲:

乙:

3、(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

1、(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

2、(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做1—3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如此 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 ① 像 ② 这 (2)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3、要点:开阔的胸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