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话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闻者皆惮之
②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③与人不苟合
④故人、亲党皆绝之
2、翻译划线句子。
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②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3、选文分别写了包拯的什么特点?在刻画人物方面采用什么方法?
1、①键惧②把③随便,随意④都、全
2、①包拯如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没法进行。
②(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3、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不得颠倒顺序)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或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冯异①为人谦退不伐②,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③下,军中号日“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①冯异: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元勋之一,善于用兵,恩威并施,累建奇功,封阳夏侯,征西大将军,死谥节侯。②伐:夸耀功劳。③屏:退,隐退。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上自劳军( ) ②将军约( )
③使人称谢( ) ④光武以此多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3、简答题
①冯异与周亚夫有什么异同?
②两文中都写到了皇帝的评价,用意是什么?
1.①慰问,稿劳
②规定
③告知
④称赞,赞扬
2.①其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波俘虏。
②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
3.①相同点: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不同点:冯异谦虚不张扬。
②意在从侧面衬托冯异与周亚夫的形象,突出他们的精神。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口技》选段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能名其一处也 卷卷有爷名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立有间
C.几欲先走 双兔傍地走
D.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2.选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请根据上面的文段内容填写对联。
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正面 侧面 技艺的高超
3.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出现的
4.一张巧嘴乱真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 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日:“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令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于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乙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做学问”?请分条概括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观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2.答案: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3.答案: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4.答案:甲: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甲】文写宋濂的 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②色愈恭,礼愈至 至:
③濂具以实对 具: ④问问群臣臧否 臧否: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诚然,卿不朕欺。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1.答案:求学 诚实
2.答案:①担心②周到⑧全、都④善恶
3.答案:①等到(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②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答案示例①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②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动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内耳。”
注释:①任束:人名。②笈:书籍。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②以衾拥覆 衾:
③负笈从师 负:
④编茅为庵 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手指不可屈伸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甲乙两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内容:
②思想情感:
4.甲乙两文各注重写哪方面的困难?并结合当前的学习条件谈一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1.①热水 ②被子 ③背、背着 ④做、做成
2.①手指不能屈伸 ②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就(事业)?
3.①内容上都写于“求学,学习”这一内容。
②思想情感上都表现了人要勤奋好学、刻苦勤奋不怕艰辛这一精神。
4.①甲文注重写了天气的寒冷,乙文注重写了学习、生活条件的简陋。
②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普(节选)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阂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普少习吏事 ②家人发箧视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节选的这一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哪两件事表现赵普的勤奋好学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①习:熟悉。②发:打开。
2、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3、一是到晚年还整天看书;二是到家就关上门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日:“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注释】①神:灵性。②厮:相互。
1.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2.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1、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2、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答案示例:世上万物各有分工,没有谁先谁后,谁高谁低之别。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迭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成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板桥幼学》)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③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④人咸易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概括出【甲】文段中“我”在求学中遇到的困难。
4.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段中描写郑板桥读书入迷时的表现。
1、①走 :跑。②患:担心,忧虑。③俟:等待。④咸:都。
2、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大意正确即可。)
3、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要点正确即可。)
4、有时在吃饭时忘了拿勺子、筷子,有时面对着客人却没听清客人说什么,或忘了自己说了些什么。(大意正确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2、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4、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
5、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答:
6、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清 急
4.视 听
5.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大意对即可)
6.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