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1—4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第一段加点的词语。

(1)天时:

(2)地利:

(3)人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2)地理上的优势。

(3)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2.(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2)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面的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哪一项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A.猿则百叫无 天下独B.有时日 才美不外

C.鸟相鸣 读书,不求甚解D.水缥碧 同舍生被绮绣

2.文中表达作者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用自己的话解说划线句子的意思。

4.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5.书,古代指书信,古人在信中写景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目的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使其早日归顺朝廷。再如:“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茄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李凌答苏武书》)作用是借景烘托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本文写景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1.D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向东,时而偏向西。

4.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作者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鄙弃名利的思想。也可看作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鞫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溜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

(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释】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鞫:审讯犯人。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械:枷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州屡之不能( ) (2)皆以为得实( )

(3)上下皆之 ( ) (4)使君之赐(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不同用法。

(1)不知所 ( ) (2)若水独疑 ( )

(3)唐人尚未盛为( ) (4)无案牍劳形 ( )

3.将下列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

1.(1)催促;(2)认为;(3)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非,(如果)没有

2.(1)动词,到……去  (2)代词,代指这个案子  (3)代词,代指“扳印书籍”这件事 (4)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1)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0.5分,“之”翻译错误不得分),留下了案子(案件),好几天都没有决断。

  (2)那人奔到若水的厅堂(0.5分,“趋”或“诣”译错不得分),(但)若水关上大门,拒绝他进来

4.能注重调查,慎重、周密办案,高度负责;谦虚,不居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左氏春秋》、孙__法。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之,曰:“汝为时用,其国死义乎!”

康王继位,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选自《宋史》)

【注释】①冠:古代的礼制,男子到了二十岁,即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②弩:箭。③周侗:陕西人,少年习武,后拜少林派武师谭正芳为师,得少林武术真传,且文武全才。④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⑤冢:坟墓。⑥黄潜善、汪伯彦:南宋抗金时主和派代表人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尤《左氏春秋》 (2)父

(3)黄淋善、汪伯彦辈不能圣意恢复 (4)其国死义乎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4.盛飞少年时,家贫,但在学习上是很努力的,文中的哪句话是说明他勤奋努力的?请摘录出来,写在下面。

5.选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岳飞的优秀品质和出众的才能?请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1.(1)喜欢  (2)认为……有义气  (3)承担,担负   (4)舍身

2.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

3.我希望陛下趁敌人还没有站稳脚跟,亲自率领军队北伐,那么一定会鼓舞将士士气,被敌军占领的土地可以收回。

4.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5.①勤奋读书②刻苦练功③尊师好友④上书抗金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话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闻者皆

②人包拯笑比黄河清

③与人不

④故人、亲党绝之

2、翻译划线句子。

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②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3、选文分别写了包拯的什么特点?在刻画人物方面采用什么方法?

1、①键惧②把③随便,随意④都、全

2、①包拯如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没法进行。

   ②(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3、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不得颠倒顺序)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或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冯异①为人谦退不伐②,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③下,军中号日“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①冯异: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元勋之一,善于用兵,恩威并施,累建奇功,封阳夏侯,征西大将军,死谥节侯。②伐:夸耀功劳。③屏:退,隐退。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上自军( ) ②将军( )

③使人称( ) ④光武以此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3、简答题

①冯异与周亚夫有什么异同?

②两文中都写到了皇帝的评价,用意是什么?

1.①慰问,稿劳

②规定

③告知

④称赞,赞扬

2.①其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波俘虏。

②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

3.①相同点: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不同点:冯异谦虚不张扬。

②意在从侧面衬托冯异与周亚夫的形象,突出他们的精神。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口技》选段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能其一处也 卷卷有爷

B.中力拉崩倒之声 立有

C.几欲先 双兔傍地

D.手有百 不能其一端

2.选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请根据上面的文段内容填写对联。

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正面 侧面 技艺的高超

3.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出现的   

4.一张巧嘴乱真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 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令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 域:

④终无于天下 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于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乙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做学问”?请分条概括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观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2.答案: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3.答案: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4.答案:甲: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甲】文写宋濂的 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②色愈恭,礼愈 至:

③濂以实对 具: ④问问群臣臧否 臧否: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诚然,卿不朕欺。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1.答案:求学  诚实

2.答案:①担心②周到⑧全、都④善恶

3.答案:①等到(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②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答案示例①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②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动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拥覆,久而乃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任末年十四,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内耳。”

注释:①任束:人名。②笈:书籍。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媵人持沃灌 汤:

②以拥覆 衾:

笈从师 负:

④编茅庵 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手指不可屈伸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甲乙两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内容:

②思想情感:

4.甲乙两文各注重写哪方面的困难?并结合当前的学习条件谈一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1.①热水     ②被子   ③背、背着    ④做、做成

2.①手指不能屈伸  ②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就(事业)?

3.①内容上都写于“求学,学习”这一内容。

②思想情感上都表现了人要勤奋好学、刻苦勤奋不怕艰辛这一精神。

4.①甲文注重写了天气的寒冷,乙文注重写了学习、生活条件的简陋。

②言之有理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