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欲借而不敢言 焚之

2.这则短文通过 一事,赞叹了他 的品德。

1.①想 ②于是,就

2.阮光禄焚车    助人为乐(大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选自《岳阳楼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朝夕阴,气象万千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 ;请对(乙)文段中画线句写法上的特点加以赏析。

1.①日光            ②这里指飞奔的马

2.①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雄伟(或:雄壮等)该句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大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做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向西

2.那声音清脆响亮,很久才消失。(大意对即可)

3.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旁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齐人善盗乎 ②臣之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皆以美于徐公。

3.(甲)文段中的晏子和(乙)文段中的邹忌在说理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相同之处:

结果:(甲):

(乙):

1.①原来     ②动词,偏爱

2.①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②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3.相同之处:都采用类比(比喻)说理。

结果:(甲):指出了对方论题的荒谬,维护了齐国尊严。

(乙):讽谏齐王除蔽纳谏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郭翻)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

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郭翻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郭翻)坠刀于水

②尔不取,我岂能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

3.你如何评价郭翻的品行?

1.①曾经     ②如果

2.我如果拿了这刀,将会受到天地鬼神的谴责。

3.不占他人便宜,不受别人恩惠,品行高洁,只是其再次丢刀的行为近乎迂腐。(大意对即可)

阅读《山市》选段,回答问题。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桌,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搂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土,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惟楼一座,直接霄汉

②数至八层,如星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②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选文描写的是山市出现的高潮阶段,主要写了

1.①高    ②通“才” 

2.①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②而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大意正确即可酌情得分)

3.危楼的出现

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其马胡骏马而归 将: ②数月 居:

③不,必将有盗 筑: ④之疑邻 智:

⑤堕而折其 髀: ⑥父子相 保: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译文: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译文:

3.《塞翁失马》这个故事用一连串的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转化,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写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带领 ②经过  ③修补  ④以……为聪明  ⑤大腿⑥保全

2.①这难道不是祸害吗?  ②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3.福与祸福与祸的对立统一 

4.福与祸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乎众矣 宜: ②可爱者甚 蕃:

③无案牍之劳 形: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俨然:

⑤八分有 奇: ⑥尔敢轻吾射 安: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填空题。

①“莲之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这几句描写,突出了莲 的特点。

②文中最能概括莲的品格的一句话是

l.①应当  ②多  ③形体,身体  ④整齐的样子。⑤零数   ⑥怎么

2.①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3.要点:鄙视世风。

4.①洁净、单纯、雅致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阅读《满井游记》选文回答问题。

满井游记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碛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土微润 膏: ②然徒步则汗出背 浃:

③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 陈: ④朝夕阴 晖:

暮冥冥 薄: ⑥潭中鱼百许头 可: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译文: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3.选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4.写出选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一句话,并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满井游记》一文写初春景象,主要抓住了 的特点。

1.①肥沃  ②透湿  ③摆开  ④日光  ⑤迫近  ⑥大约

2.①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后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鱼鸟的“悠然自得”。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因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5.乍暖还寒   万物复苏

阅读《墨池记》选文回答问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岂有徜徉肆恣 肆恣:

②以精力自者 致:

③天戴其苍,地其黄 履:

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向:

⑤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奂 艳治:

慢则不能励精 淫: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译文:

②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文中提到的墨池的特点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

4.新城墨池是否是真迹?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5.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节选的这段文字可分五层。第一层介绍了墨池所在及形态;第二层介绍了 ;第三层写王羲之;第四层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第五层作者总结自己的观点: ______ _______________

l.①放纵,任情  ②取得、达到  ③踏着  ④以前、先前  ⑤美丽,妖艳  ⑥过度 

2.①当方羲之坚决不肯勉强自己去做官的时候。  ②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3.洼然而方以长  

4.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5.墨池之称的由来   学习确实是不可缺少  更何况你想要在道德方面得到深造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