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也( )

(3)燕国殷富( ) (4)燕王吊死孤(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3.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4.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的感悟:

1、(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

2、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3、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4、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4题。

惠子相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谓惠子曰 (2)代子相 (3)非梧桐不 (4)于是鸱得腐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3、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4、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1、(1)有人  (2)想  (3)栖息  (4)在这时

2、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3、冷笑(或嗤笑、愤怒、鄙夷)(意思符合即可)。

4、鹓?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3题。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其以劳生疾 (2)其才而善之 (3)为郢州 (4)宜善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3、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1、(1)担心  (2)听说  (3)等到  (4)学习(以……为师)

2、(沈约)白天读书,晚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

3、笃志好学。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读音: 词义:

3.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1)时时而进 (2)中力拉崩倒之声

B.、(1)臣知不如徐公美 (2)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徐公 (2)骈死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 (2)吾欲南海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1.今齐地 / 方千里(“地方”断开即给分)

2.shǔ  列举 

3.B

4.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5.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各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谓:谓康瞧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B.刺:夫专诸之刺王撩也能面不刺寡人之过者

C.若:若士必怒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尝: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予尝求古仁之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秦王从“佛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念蓄,请揣摩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①平民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②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3.反衬作用(或:侧面表现唐雎不畏强暴、正气凛然的形象。如答表现秦王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类似意思给分)

4.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秦王)同归于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3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委而去 (到… … 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天下之所顺(用、靠)

2、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_______。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小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书 释:

(2)呼老兵道边酒垆 诣:

(3)其风土 咨:

2.翻译下面的语句。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交友B.考察C.读书

4.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下(2)到(3)询问

2.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3.A

4.勤奋、严谨、专注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4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邹忌八尺有余

(2)臣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甚矣

(4)赵简子出

(5)故木愈高者愈惧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1.(1)长,身高  (2)确实 (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猎  (5)攀援、爬(树)

2.(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

3.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4.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亭净 ②陶后有闻

③而之不可 ④莫能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

B.纯情韵胜 皆美于徐公

C.花富贵者也 辍耕垄上

D.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子好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1.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B

3.A

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5.B

6.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7.洁身自好    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1—4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鱼之乐也 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矣 苟性命于乱世

C.子非鱼也 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归而岩穴暝

2.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濠上也

A.公与乘B.杀以应陈涉C.何陋有D.择其善者而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答:

1.A

2.C

3.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4.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