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曾巩《墨池记》节选,回答1~3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 ②洼然:低深之状。 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川内使。 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 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信然邪 信然: 羲之之书晚乃 善: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

3、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1、信然:确实如此。   善:完美。

2、然而后世没有人能赶上(王羲之)的,或许是他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3、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过勤学苦练才达到成熟的。   (或“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一5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寡人之耳者 ( ) (2)时时而进(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答:

1.《战国策》   

2.(1)使……听到   (2)间或,偶然 

3.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4.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意思接近即可)

5.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阅读短文,回答1-3题

细柳营(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 军士吏甲 被: ② 天子至 且:

③ 将军 约: ④ 按辔行 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干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被:同“披”   且:将要    约:规定    徐:缓慢

2.①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士”。②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

3.答案示例:恪尽职守(忠于职守)  军纪严明(治军严整) 刚正不阿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1.(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   (2)感激

2.(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3.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1—4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 谢: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 吴广爱人

C.安陵君地于先王而守之 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 野芳而幽香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逆:违背    谢:道歉

2.C

3.(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阅读选文,完成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窥:_________________ 蔽: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3.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4.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1)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

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

1、察看;受蒙蔽 

2、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修、余、呋丽)

3、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4、(1)作战    满一年

(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

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还家( ) 太守,说如此( )

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1、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2、C

3、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4、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臣之妻私臣。( ) ⑵期年之后。( )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⑵左右皆引试之。

3.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

1、(1)偏爱      (2)满一年      (3)谁

2、(1)臣子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大臣们都拉弓试了试。

3、答题要点:

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

②做人要注重实际,不能爱慕虚荣。

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 ) ②以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之 ( )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1.诸葛亮  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

2.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

3.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4.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5.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结恩德( ) ②后行部西河( )

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

3.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时”)    ②到

2.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

3.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