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1-4题

罴(①) 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 搏(⑥) 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1.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罴之状,发人立(通“披”)B.、为鹿鸣以其类(感动)

C.、伺其至,火而射之(点燃)D.、貙闻其鹿也,而至(快步行走)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B

3.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4.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4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予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 ) (2)谈笑有鸿儒 ( )

(3)可以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2.(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3.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5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 小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_____

2、与“则怀丸操弹,游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置从美徐公B.、奉命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士D.、其不已也,告之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5、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1.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B

3.(1)当面指责   (2)满一年(“一年”也可)

4.(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

(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5.(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2、舍生取义

3、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欲其林 穷: (2)便还家 要:

(3)处处之 志: (4)欣然往 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以捕鱼业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 有良田美池桑竹

C.、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

D.、便扶路 寻所志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2、D

3、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4、(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 守:镇守,做……知州。颖州,在今安徽阜阳一带。② 一过:一遍 。③ 囊琴:用袋子装着琴。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议其善者 否:差,不好

B.、工即前曲一过 鼓:弹奏

C.、曾见一老人,贸入城 薪:薪金

D.、受工之而已 直:同“值”,价钱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詹懋举的性格特点或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我有一具(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赠送的,现在我把它献给您。

3、(1)有气度,不摆架子,虚心求教;(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文,完成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秦王怫然怒( ) (2)长跪而谢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

4.请你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答:(1)

(2)

1.(1)盛怒的样子 (2)向唐雎道歉

2.A 

3.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4.(1)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2)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人。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3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宫妇左右莫不

(2)时时而

(3)高缭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

2.翻译选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3.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

1.(1)偏爱  (2)间或,偶然  (3)侍奉 (4)道义

2.(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

3.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不起   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

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4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祖责其后(降服)B.万夫手(收)

C.陛下万机(废除)D.诚非所(应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遂笑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酒洌

B.今因隋侈 无案牍劳形

C.实谓惩奢淫 既克,公问

D.今隋宫之内 骈死槽枥之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1.C

2.BD

3.(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4.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附录:文言文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__,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每次都给他好的脸色。苏世长前前后后多次进谏,高祖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境过清( ) ②不可状(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甲文:

乙文: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1.①因为     ②说出

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甲文:清澈透明     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    正面(直接)描写。

4.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