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1—5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1、(1)丫(1)类 (2)全,都(3)邀请                                       

2、 A (古义; 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 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 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农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邹忌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4.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1.(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3.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4.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5.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选段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互相轩( ) (2)窥谷忘( )

(3)潭中鱼百许头( ) (4)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篇文章写景有相同之外,如都突出了“水” ____________的特点。但抒发感情有所不同。《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4、语言品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是写溪身的,若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换成“曲曲折折”好不好?为什么?

5、为了发展旅游业,永州地区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结合《小石潭记》全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1)远(作动词用)或向远处伸展(2)通“返”返回 (3)大约(4)因为(评分标准:有错别字不给分,通假字不写出本字或不解释不给分。)

2、(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之势好像飞奔的马。

(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清澈见底。淡泊名利、爱慕美景(或爱慕美景、避世退隐,)  被贬官之后孤凄悲凉

4、不好。“斗折蛇行”运用了比喻,用北斗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形象而生动。

5、示例:小石潭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阅读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

(2)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 )

(3)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 )

(4)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 )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国怀乡,忧谗畏讥 委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 以为死,或以为亡

C.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名者谁?太守自谓也

D.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文段①②运用 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依次抒发了迁客骚人两种情感。

6.文段③中作者假借古仁人立言,表达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

7.选文末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通“悦”,愉快      (2)长            (3)像狗一样

(4)逃走              (5)与世隔绝的地方         (6)已成年(或表示年已二十)

2.(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3.A

4.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5.对比感极而悲和喜洋洋(或“一悲一喜”)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略

阅读能力考察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带点词。

(1)能面刺寡人之者 ( )

(2)能谤讥于朝 ( )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4)下令 ( )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过失 (2)公共场所 (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 (4)于是,就

2.说明在此之前,齐国在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3.“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4.略

阅读能力考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 ) ( )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从全文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段先后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并加以简述。(要求:举例要叙议结合)

4.请你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1.灾祸;辟通“避”,躲避 

2.并不是单单只有贤德的人才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保持不丧失罢了。

3.舍身而取义者也。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示例:文天祥抗元;苏武拒降匈奴等。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阅读能力考查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②即,公问其。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鼓: 克:

故: 盈:

2.“夫战,勇气也。”是什么句式?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这样的句式。

3.翻译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的胜负的要素是“人和”,根据上文内容推测,齐军之败,在哪一方面证明了孟子“人和”最重要的观点:( )

A.城非不高也B.池非不深也C.兵革非不坚利也D.米粟非不多也

1.击鼓;战胜;缘故;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2.判断句式。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凌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追赶他们。

4.C

阅读能力考查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千里不敢易也,岂五百里哉?”

1.解释下面词语。

①易: ②直: ③广: ④虽:

2.翻译划线的句子。

3.请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4.唐雎拒绝秦王的理由是:

5.“士”是战国时期的特有阶层,请你列出课外两个战国时的“士”的人名

1.①交换;②只,仅仅;③扩充;④即使

2.况且秦国灭亡魏国和韩国,而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写唐雎出使的原因。

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5.乐毅,屈原,苏秦,张仪……

阅读能力考查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宋莫能守,乃可也( ) (2)子墨子之守有余( )

(3)吾知所以距子矣( ) (4)杀臣(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3.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盘已经技穷?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他的办法是什么?

4.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伐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5.子墨子无论是言辩还是模拟攻宋都胜过公输盘一筹,对此,公输盘应该有所感叹。若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话“ ”来评价再恰当不过了。

6.子墨子交代已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臣守圉之器资助宋国守城有什么作用?如果 把这个情节放到前面去交代,好吗?为什么?

1.(1)攻打。(2)同“御”,防御。(3)用什么什么的办法。(4)即使

2.我知道你要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我也不说。

3.诎;杀掉墨子。

4.不是,还靠宋国积极的备战。

5.既生瑜,何生亮?

6.让公输和楚王彻底放弃攻打宋国;不好,不能充分体现墨子的智慧,只有先破解了公输子攻城的云梯,再陈说利害方可奏效。另外,放在前面,文章的可读性也差。

阅读能力考查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 )

2.翻译句子: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文中的“善”字表现出齐威王的什么心理

4.齐威王纳谏的结果如何?(用原文回答)

5.请分析邹忌讽谏齐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因素?

1.当面指责,公开讨论

2.几个月之后,有时偶然有进谏的。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3.心悦诚服,矜持而又不失开明。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1)邹忌有较高的劝说技巧。

(2)齐威王是明君,善于纳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