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甲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乙文]

百丈山记

◆朱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飞浮往来,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案的空格处。

2.请根据[甲诗] “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

3.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就( ) 殚( ) 若( ) 或( )

4.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5.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

6.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7.翻译下边的句子。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8.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16:05 免费下载:《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Word试卷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甲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乙文]

百丈山记

◆朱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飞浮往来,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案的空格处。

2.请根据[甲诗] “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

3.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就( ) 殚( ) 若( ) 或( )

4.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5.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

6.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7.翻译下边的句子。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8.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甲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

本题关键词:白居易,领先策略,领先型薪酬策略,集中成本领先战略,先贤祠庙,甲醇,诗经,苯甲醇,甲醇胺,客家土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