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明显的警戒)。”
(《李生论善学》)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 ⑵李生说之
⑶学而不厌 ⑷王生益愠
2.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1、(1)同“说”,高兴,愉快 (2)劝说 (3)满足 (4)恼怒,怨恨
2、B
3、C
4、(1)只学习(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
5、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病毒的话
我们家族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病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么一个不雅的名称。
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病的烟叶捣碎,挤出液汁,用没有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液汁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检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A.)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的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一种记录遗传密码的物质)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进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B.)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反戈一击,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已经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以后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现在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现在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哩!
(选自苏教版《自读课本》)
1、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两大方面内容?
(2)从整体上说,本文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请你用“读书动笔”的方法,仿照示例,任选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的一句(只填字母,不需抄写原句)作点批注。
示例:原文——“……滤过的液汁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
批注——这个“当时”用得好。从时间上加以限制,那时科技还不发达,即使是最好的显微镜也查不出细菌,但未否定以后也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原文——( )
批注——
3、边读边议,回答问题。
(1)从文中看,人们把“ 我们”称为病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超过16个字)
(2)在“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之前加上“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的含义是什么?包含了分析问题的哪种正确方法?
1、(1)从病毒名称的由来、自身结构及人类如何利用改造病毒两方面来介绍
(2)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这样由表及里利于提示事物的本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原文(A)批注:—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病毒的体积之小。
3、(1)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都是病毒
(2)任何事物有不好的一面,也好的一面,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最温暖的墙
①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消然腐蚀着她手指。
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她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头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
⑦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竞在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的婆娑和妩媚,弥散着温馨。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撸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簿簿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选自《意林文汇》2007、1,略有改动)
1、感知深刻内容,提炼: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并说说题目“最温暖的墙”的含义。
2、剖析鲜明形象,理解:
(1)从我的朋友冬天不顾开裂流血、忍痛板书等细节,可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举例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孩子们的顽皮、懂事、富有爱心的可爱性格的?
3、透视细腻情感,体验:
(1)老师为什么要“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孩子们又为什么不让撕?
(2)最后一段说“此刻,她的心里涌动著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4、揣摩童真世界,设想:
第七段画线句说“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假如你也是这个班上的一员,你怎样表达对老师的关爱?(50字左右,如创意独特,且文笔生动的可另加分)
5、品读精彩语言,赏析:
(1)、第一段画线句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最后一段画线句写得隽永生动,耐人寻味。请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作点赏析。
1、为了不让老师的手被粉笔的灰尘腐蚀,学生用纸裹住了粉笔,在寒冬里,给老师送去关怀,犹如一堵挡住寒风的墙。
2、(1)这是一位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2)不专心的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 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有的孩子把母亲的化妆的唇膏筒也拿来裹粉笔
3、(1)因为老师不明白孩子们用纸裹住粉笔的用意,以为是开玩笑。撕了粉笔灰尘就会腐蚀到老师的手,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戴。
(2)她被孩子的可爱打动了,心灵受到了振动,精神受到了激励,要努力工作。
4、示例:如能发明一种特殊的又薄有暖的魔法手套,那老师被冻裂的手就会好了,写字时就不会疼了,她的手就又变得又嫩又漂亮了。
5、(1)比喻 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 (2)示例:巧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田中爱心的种子被这股看不见的暖流滋润着,必将生根,开花,结果。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使者反( )
2.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2)景公使使者至。
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1.(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2.是寡人之过也
3.(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 (2)景公派使者到了。
4.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4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 ) (2)日上日妍(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4.“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句子:
启迪:
1.(1)洗,洗涤。(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2.(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何惧而匿 (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 (4)欲荐诸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 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5.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1.(1)隐藏 (2)两次 (3)一起 (4)之于
2.选C。
3.选D。
4.(1)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注意“仕”和“奈何”的翻译,仕是做官的意思;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 (2)适逢他的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注意“会”和“剧”的翻译会是适逢的意思,剧是流畅、痛快的意思。)
5.隐居山林,40岁才到京城,诗中语句不为帝王所喜:率性而为,不喜约束。(意思对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1—5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说说其写作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赏析: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品味文中画线句子,说说“闲人”二字所表现的复杂思想情感具体是什么。
4.我国民间常州“一门三父子,都是人文豪”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苏轼家族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请你写出苏门“三父子”的姓名并说说“一门三父子”现象存在的原因。
(1)“三父子”: 苏轼、
(2)原因:
5.古代描写夜景的诗句很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1.(1)考虑、想到 (2)共同、一起
2.翻译: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满的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好像存水藻、荇菜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赏析:示例:“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4.(1)苏洵 苏辙 (2)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天资、努力所致。
5.示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题。
今夫弈(下棋)之为数,小数(指技艺)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选自《孟子》)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
②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① 教导 ② 善于,擅长。
2. 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起弓来去射它)。
3. 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阅读,完成1—4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犬劣也。欲得良犬,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②。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沣释】①旷日:荒废时日。②疾耕:努力耕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遽契其舟 遽: (2)不亦惑乎 惑:
(3)齐人有好猎者 好: (4)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
(1)遽契其舟 其: (2)入则羞对其家室 其: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之: (4)其所以不得之故 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甲乙两文都是寓言故事,它们各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
甲文:
乙文:
1.(1)立即,匆忙。 (2)迷惑,糊涂。 (3)喜爱。 (4)买。
2.(1)代词,那,那个。 (2)代词,他的。 (3)代词,代指剑。 (4)助词,的。
3.(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
4.甲文:做事不能固守陈规陋习,要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乙文: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甲) 左师公日:“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 “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乙)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晏子使楚》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赵王之子孙侯者 侯__________
②坐盗 坐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触龙和晏子都是历史上能言善辩的名臣,从这两篇文章中,你能看出这两个人物在处理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侯:封侯 ②坐:犯罪
2. 略
3.相同点:以国家利益为重,机智聪慧
不同点:触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自然的交谈中说服别人
晏子:机智幽默、针锋相对,以幽默的外交辞令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